跳到主要內容

王冠一:數碼貨幣波動 認受性存疑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3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31日 06:35
2017年05月3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日本早前立法通過數碼貨幣比特幣(Bitcoin)擁有法定貨幣資格。從此,本來僅屬於商業小圈子的代幣角色,一躍成為了日圓以外的另類流通貨幣。比特幣認受性獲國家肯定之後,民間大量資金隨即湧入,比特幣價格有如火箭升空,一度較每盎司黃金價格高出1倍以上!


仍屬高風險投資 暫難成主流

日本東京將於2020年主辦奧運會,當局打算把握大量海外遊客赴日的機會,盡快立法開賭。假如比特幣能夠大行其道,理論上可以省卻遊客大筆匯兌的交易成本,直接用比特幣在日本消費或投注,絕對是一項劃時代的創舉。


只可惜,數碼貨幣供應量必須設限,方有認受性,但這樣則缺乏央行發行貨幣時應有的彈性。以比特幣為例,在程式設計上,它最終的供應上限只有2100萬枚。當市場愈多資金追逐,比特幣價格必然大上大落,這對於流通貨幣來講,並非好事。


事實上,比特幣上星期升近2800美元之後,本周初即大跌近兩成!每枚比特幣價值幾日間蒸發了逾600美元!貨幣本來旨在便利交易,但如果貨幣價值起伏不定,持有者最終只會視之為高風險資產,違反了便利交易的本意。


事實上,筆者對比特幣這類數碼貨幣仍有諸多保留。正如上述,市面上難有單一數碼貨幣的供應量,足以取代央行發行的貨幣。如果政府容許更多數碼貨幣出現,屆時就有可能出現眾多數碼貨幣交易單位充斥市面的亂象!


再者,數碼貨幣只不過是電腦程式產品,凡程式產品就不可能絕對可靠、穩定與安全。更重要的是,這些數碼貨幣標榜「非中央管理」的貨幣系統原理,勢必削弱央行甚至政府權力,自然惹來逃稅與洗黑錢等問題。


標榜「非中央管理」 動搖央行權力

傳統上,央行透過發行貨幣、調節貨幣利率的高低,從而控制貨幣的供應與流通性,左右社會的物價變動,間接主宰人民的購買力。另一方面,政府的稅收與舉債則必須與央行發行的貨幣結合,方能建立完整的財政收支;如果央行失去貨幣的權力,政府就無法掌握稅收與舉債能力。難道社會要邁向無政府狀態?


當人民對央行發行的貨幣失去信心,往往會收集資產以為保值。黃金、白銀價值永恆,源於供應有限、認受性高、國際通行,即使「全球大停電」也無阻人與人之間的交易繼續進行。然而,數碼貨幣純粹是人為的虛擬產物,根本無法保存任何價值。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黃金(現貨):1234 至 1277 美元

日圓(現貨):110.60 至 112.60 日圓

道指(現貨):20,777 至 21,227 點

(轉載自《王冠一財經頻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www.c1syndex.com)

王道財經創辦人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