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黎蝸藤:彈劾特朗普成數幾何?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2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29日 06:35
2017年05月29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朗普怒炒FBI(聯邦調查局)局長科米一事,一如所料地迅速擴展為政壇風暴。過去數周,美國政壇進展令人目不暇給。特朗普5月12日在推特(twitter)上「威脅」科米要小心說話,否則「有錄音帶伺候」。但5月16日則爆出科米有備忘錄:原來在2月弗林辭職翌日,特朗普把彭斯、塞申斯等人請出去,與科米在單對單的情况下,「希望」科米「放弗林一馬」,不要再調查弗林。5月19日,科米答應在參議院公開作證。同日爆出,一名高級白宮顧問在被調查之列,此人正是特朗普的女婿庫什納。5月22日,在弗林曾被國會拒絕成為污點證人之後,弗林宣布引用美國憲法第五修正案「不得自證其罪」拒絕在國會作證。套用特朗普多次指摘為希拉里設置電郵伺服器的工程師以同樣理由拒絕為國會作證是「沒有犯法,何必拒絕作證」的邏輯,弗林也是其身不正。


戰線擴大 特朗普自食其果

經過一系列事件,「通俄案」擴展為兩個問題:有沒有「通俄」?有沒有妨礙司法公正?兩個罪名都可以讓國會展開彈劾。但是否能彈劾,既與調查能掌握多少證據有關,也與政治角力有關。


在「通俄案」方面,雖然基本可以確信弗林與俄羅斯存在不正當的聯繫,甚至是「拿俄羅斯的錢辦事」,但是否夠得上「與俄羅斯合謀贏得大選」仍存疑。而即便弗林「通俄」,特朗普是否知情是另一個問題。現在弗林不肯作證,增加了指控特朗普的難度。突破口轉而在庫什納——作為特朗普的女婿兼競選團隊中受高度信任的核心人員,若其涉嫌「通俄」,說特朗普毫不知情難以服眾。但即便如此,除非庫什納指證,或者存在更直接的證據,否則要在法律上確定特朗普「通俄」還存在缺失環節。


於是妨礙司法公正可能是更容易的方案。雖然特朗普不希望科米調查「通俄案」路人皆知,但真若如備忘錄所言露骨地要求科米不調查,已涉嫌妨礙司法公正,實在是「掩蓋一個問題又會產生新的問題」的典型。科米寫這份備忘錄顯然是為留下後路,如果不被炒則不拿出來。現在進一步擴大了戰線,特朗普可謂自食其果。不過,雖然備忘錄可信度很高,畢竟只是單方面的紀錄,若與特朗普各執一詞,也不能完全令人信服。而且「希望」科米放弗林一馬,是否算是施加壓力,仍然「有得拗」。如特朗普支持者所言,若科米覺得總統施加壓力,就應該即時上報,否則他也違法;現在既然沒有上報,說明他沒有感受到壓力。現在最關鍵的證據是有否錄音帶。對特朗普來說不妙的是,可能掌握錄音帶的情報機關不站在他一邊;科米被炒更增加情報機關的怨氣。


政治角力因素同樣不小。第一,彈劾案程序是眾議院以簡單多數發起,參議院以三分之二多數通過。現在兩個國會均被共和黨控制,彈劾必須得到一部分共和黨人支持。共和黨內雖然有反特朗普勢力,但如果首名被成功彈劾的總統是共和黨人,則有損共和黨形象;何况特朗普的鐵桿支持者佔共和黨基本盤的至少三分之一,政治風險不小。所謂「西瓜靠大邊」,如果推翻特朗普還沒有到「牆倒眾人推」的程度,那麼很難爭取到足夠的共和黨人支持彈劾。特朗普在成功令眾議院通過廢除「奧巴馬醫保」後,在眾議院聲望提高不少,此後才炒科米是一個不錯的時機。


第二,對民主黨來說,贏得中期選舉同樣重要。如果強推彈劾沒有把握,讓「通俄案」加彈劾案討論一直持續,臨近中期選舉之際再發動攻勢,利益最大。


或是重新洗牌良機

第三,對建制派共和黨人來說,彭斯上台肯定比特朗普好。但彭斯能否在案件中置身事外成為確定策略的關鍵。如果彭斯也涉嫌「通俄」或者民主黨人一意借題發揮,對共和黨建制派不是好事。尤其現在「通俄案」的火也燒到共和黨建制派上:一段去年6月的錄音流出,共和黨多數派領袖麥卡錫親口說相信「俄羅斯付錢給特朗普」;弗林在過渡時期已經向過渡團隊報告自己被FBI調查收取土耳其游說金的事,但身為過渡團隊總管的彭斯卻推說不知情。


因此,無論共和黨還是民主黨在制訂策略的時候,都必須認真考慮。而這一切都視乎特別檢察官穆勒與科米等能掌握多少證據。


對特朗普政權內部來說,此事則可能是重新洗牌的良機。前一陣傳出特朗普想把班農與普里伯斯等人踢出白宮,現在變得可能性不大了。一來,女婿庫什納涉及「通俄」被查,其家族表現拖後腿,令其裙帶關係備受質疑,庫什納可能要稍微低調。二來,特朗普這時要抓緊基本盤,女兒、女婿代表的「華爾街派」,只會把基本盤推開;「另類右派」才是可以依靠的對象。


班農勢力或回歸

班農的輿論陣地布萊巴特新聞網(Breitbart News Network)最近又重新炒作里奇(Seth Rich)的死。里奇是原民主黨全國委員會(DNC)的工作人員。去年7月10日,他在首都華盛頓附近被槍殺,警方沒有找到兇手。「另類右派」以此為根據發展出一套陰謀論,認為里奇是把DNC郵件泄露給「維基解密」的真兇,希拉里為了泄憤派人殺了里奇。在大選階段,這是殺傷力最大的陰謀論之一。5月15日,一名叫偉勒(Rod Wheeler)的私家偵探,在右派陣地霍士新聞台上宣稱,發現里奇在死前曾經與「維基解密」接觸。布萊巴特網立即跟上宣稱偉勒是里奇家庭發言人云云。雖然里奇家人隨即否認,但隨即被解釋為「受到民主黨的威脅」,於是有關里奇死亡的陰謀論再次流傳,困擾民主黨。雖然霍士新聞台5月23日宣布撤回這則報道,但可以肯定陰謀論會繼續流傳。這證明班農的輿論陣地及「另類右派」是如此有用,特朗普也不能漠視,於是班農的勢力可能因此回歸。


作者是旅美歷史學者

[黎蝸藤]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