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港珠澳大橋香港工程石屎測試報告涉嫌造假,政府官員聲稱今次是施工物料檢測過程出問題,並非物料本身有問題,「目前看不到大橋有任何不安全的情况」,然而有關說法是否足以消除外界疑慮,卻是一大疑問。當局強調承判商對測試器材的時間設定做手腳,不會影響石屎整體強度,對於案中有人涉嫌「掉包」以其他物料代替石屎磚進行測試,會否成為大橋安全隱患,卻輕輕帶過。當局尚未弄清掉包真相就向市民大派定心丸,不僅不負責任,更有誤導公眾、混淆視聽之嫌。今次石屎測試造假案事關重大,政府的跟進檢查必須從嚴不從寬,若有需要更應考慮全面「驗身」,確保大橋安全。
官員高談無損安全
樣本掉包輕輕帶過
今次石屎測試造假案,成為近年本港工程界最嚴重的貪污事件,不僅關乎業界的誠信和聲譽,更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根據廉署的說法,案件涉及土木工程拓展署一間承判商,共有21人被捕,他們涉嫌貪污,在港珠澳大橋工程石屎樣本測試造假,並向土拓署呈交虛假的石屎壓力測試報告。廉署相信,有關違規行為可能早於2015年初便開始,可是直至去年中,土拓署才察覺有測試報告日期資料不尋常,決定通知廉署跟進,意味造假情况事隔超過一年才揭發。土拓署外判測試工作,有責任監督承判商的操守和表現,今次署方揭發造假,雖然反映監督機制並未完全失效,不過署方顯然監管不力,遲遲才知悉真相,加深了大橋可能潛藏的安全隱患;更諷刺是土拓署發現問題後,竟然仍向涉事承判商批出兩份新的工程顧問合約,處事胡裏胡塗,令人丈八金剛。
迄今政府仍然未能掌握涉事石屎樣本來自大橋的哪些位置,也不清楚影響範圍及嚴重性,令到市民對港珠澳大橋結構是否安全,產生重大懷疑,政府有責任盡快釐清真相並向市民交代,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不應有任何誤導。不過昨天政府官員的解釋卻令人失望,無論是土拓署、路政署還是運房局,都只是反覆強調大橋沒裂紋也沒異常情况,安全未見有何問題。政府官員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承判商員工改動測試器材時間設定造假,指出量度石屎強度一般以製成後的第28日為準,測試要在當天前後8小時內進行,當局懷疑有人因為遲了做測試所以調整了器材時間,令測試看似符合標準,不過由於石屎強度在28天後已基本大定,即使遲了做測試,石屎數據也不會有顯著差異,對大橋質量沒有實質影響。然而問題是這僅屬廉署揭發的其中一項違規行為,真正令人擔心大橋安全的原因,是有人涉嫌將石屎測試樣本掉包。
廉署披露案中有部分實驗室人員涉嫌以強力石屎磚代替大橋石屎樣本,偽造測試結果。如果承判商只是想掩飾遲做測試,單靠改動器材時間已能達到目標,為何還要費勁掉包?如果原本的石屎樣本肯定沒有問題,何解有掉包的需要?政府官員面對記者連番追問,才承認如果涉及掉包,對工程的安全會有實際影響,惟現時仍在等待廉署提供更多資料,若有進一步消息必定跟進。誠然,由於案件仍在刑事調查中,廉署未必能向政府部門披露所有細節,然而正因未清楚掉包問題的嚴重性,政府就應當清楚向市民坦白指出,現階段不能保證大橋沒有安全問題,而不是隨便大派定心丸,再三強調改動器材時間毋礙大橋質量、初步檢查未見大橋有何問題,云云。
全面審視大橋安全
抽芯檢查助挽信心
今次案件誰是行賄者、誰是受賄人,坊間議論紛紛。廉署為免不必要的揣測,罕有發表聲明,表示迄今「沒有任何資料或證據顯示除該承判商及其人員外,有任何公職人員、承建商或物料供應商(或其人員)牽涉上述違規行為」。案件如果只涉及承判商內部有人想掩飾造假,理論上的確可以不涉及承判商以外的機構和人士,現階段妄作猜測未必公道。特區政府眼前的首要任務,應當是盡快對大橋的結構安全,作出全面而詳細的檢查,不能有絲毫隱瞞。
政府表示,得悉事件後已委託顧問公司的駐工地人員,對橋身和橋墩等「食力」地方先作目測檢查,稍後還會對所有關鍵位置進行「打石屎槍」測試,若發現有不合格的情况,才會抽取石屎芯測試。「打石屎槍」無疑較為省時便捷,不過現時政府最需要的,是盡快挽回市民對大橋的信心。抽驗石屎芯也許耗時較長、成本較高,但是要釋除公眾疑慮,大橋「驗身」工作必須從嚴,不能從寬。當局亦應考慮聘請獨立第三方全面檢查大橋,以策萬全。長遠而言,政府亦應檢討目前監督大型工程的機制。高鐵工程延誤,路政署曾坦言人手不足,無法監察整個高鐵項目,只能依賴港鐵適時提交資料;今次土拓署遲遲才發現港珠澳大橋承判商造假,是否亦反映現行監察制度存在不足,值得深思。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官員高談無損安全
樣本掉包輕輕帶過
今次石屎測試造假案,成為近年本港工程界最嚴重的貪污事件,不僅關乎業界的誠信和聲譽,更涉及重大公眾利益。根據廉署的說法,案件涉及土木工程拓展署一間承判商,共有21人被捕,他們涉嫌貪污,在港珠澳大橋工程石屎樣本測試造假,並向土拓署呈交虛假的石屎壓力測試報告。廉署相信,有關違規行為可能早於2015年初便開始,可是直至去年中,土拓署才察覺有測試報告日期資料不尋常,決定通知廉署跟進,意味造假情况事隔超過一年才揭發。土拓署外判測試工作,有責任監督承判商的操守和表現,今次署方揭發造假,雖然反映監督機制並未完全失效,不過署方顯然監管不力,遲遲才知悉真相,加深了大橋可能潛藏的安全隱患;更諷刺是土拓署發現問題後,竟然仍向涉事承判商批出兩份新的工程顧問合約,處事胡裏胡塗,令人丈八金剛。
迄今政府仍然未能掌握涉事石屎樣本來自大橋的哪些位置,也不清楚影響範圍及嚴重性,令到市民對港珠澳大橋結構是否安全,產生重大懷疑,政府有責任盡快釐清真相並向市民交代,有碗話碗,有碟話碟,不應有任何誤導。不過昨天政府官員的解釋卻令人失望,無論是土拓署、路政署還是運房局,都只是反覆強調大橋沒裂紋也沒異常情况,安全未見有何問題。政府官員花了不少時間,解釋承判商員工改動測試器材時間設定造假,指出量度石屎強度一般以製成後的第28日為準,測試要在當天前後8小時內進行,當局懷疑有人因為遲了做測試所以調整了器材時間,令測試看似符合標準,不過由於石屎強度在28天後已基本大定,即使遲了做測試,石屎數據也不會有顯著差異,對大橋質量沒有實質影響。然而問題是這僅屬廉署揭發的其中一項違規行為,真正令人擔心大橋安全的原因,是有人涉嫌將石屎測試樣本掉包。
廉署披露案中有部分實驗室人員涉嫌以強力石屎磚代替大橋石屎樣本,偽造測試結果。如果承判商只是想掩飾遲做測試,單靠改動器材時間已能達到目標,為何還要費勁掉包?如果原本的石屎樣本肯定沒有問題,何解有掉包的需要?政府官員面對記者連番追問,才承認如果涉及掉包,對工程的安全會有實際影響,惟現時仍在等待廉署提供更多資料,若有進一步消息必定跟進。誠然,由於案件仍在刑事調查中,廉署未必能向政府部門披露所有細節,然而正因未清楚掉包問題的嚴重性,政府就應當清楚向市民坦白指出,現階段不能保證大橋沒有安全問題,而不是隨便大派定心丸,再三強調改動器材時間毋礙大橋質量、初步檢查未見大橋有何問題,云云。
全面審視大橋安全
抽芯檢查助挽信心
今次案件誰是行賄者、誰是受賄人,坊間議論紛紛。廉署為免不必要的揣測,罕有發表聲明,表示迄今「沒有任何資料或證據顯示除該承判商及其人員外,有任何公職人員、承建商或物料供應商(或其人員)牽涉上述違規行為」。案件如果只涉及承判商內部有人想掩飾造假,理論上的確可以不涉及承判商以外的機構和人士,現階段妄作猜測未必公道。特區政府眼前的首要任務,應當是盡快對大橋的結構安全,作出全面而詳細的檢查,不能有絲毫隱瞞。
政府表示,得悉事件後已委託顧問公司的駐工地人員,對橋身和橋墩等「食力」地方先作目測檢查,稍後還會對所有關鍵位置進行「打石屎槍」測試,若發現有不合格的情况,才會抽取石屎芯測試。「打石屎槍」無疑較為省時便捷,不過現時政府最需要的,是盡快挽回市民對大橋的信心。抽驗石屎芯也許耗時較長、成本較高,但是要釋除公眾疑慮,大橋「驗身」工作必須從嚴,不能從寬。當局亦應考慮聘請獨立第三方全面檢查大橋,以策萬全。長遠而言,政府亦應檢討目前監督大型工程的機制。高鐵工程延誤,路政署曾坦言人手不足,無法監察整個高鐵項目,只能依賴港鐵適時提交資料;今次土拓署遲遲才發現港珠澳大橋承判商造假,是否亦反映現行監察制度存在不足,值得深思。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