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明報專訊】紅鸛(火烈鳥)休息愛單腳站立兼且穩如泰山,此前有研究認為是為減少肌肉疲勞或為保溫,不過美國專家最新研究從肌肉骨骼構造着手,發現紅鸛單腳站是一種「被動引力穩定機制」(passive gravitational stay mechanism),牽涉獨特關節身體構造,這種站姿完全毋須主動使用肌肉力量,從而節省能量。
身體重心垂直 節省能量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張英輝(Young-Hui Chang)與埃默里大學的丁莉娜(Lena Ting)兩名博士在《生物學快報》發表研究文章,嘗試解釋紅鸛單腳站之謎。他們用紅鸛屍體和活鳥做實驗,發現只要把腳調至適當位置,即使死鳥也能毋須外部支撐做到單腳站,反而雙腳直立站時卻會歪倒。
倘正面直視單腳站的紅鸛,會見到牠的腳其實直置在身軀底下。從解剖學來看,紅鸛的髖部和膝蓋其實在體內(圖),我們看見其外露長腳的中間關節其實是其足踝。
張博士說,當紅鸛單腳站時,其脛跗骨會向身體軸心內傾約20度,達至穩定的關節狀態。這也令其膝蓋更接近身體重心,當身體重心與其腳成一直線,就是最省力的站姿。
研究亦發現,活鳥單腳站時不會走動,但會有限度擺動身體或作出梳毛等日常動作,這顯示牠們的足關節並非完全「鎖定」,而是到了特定角度就會「停駐」,就如門擋的作用一樣。
(BBC/ScienceNews)
身體重心垂直 節省能量
佐治亞理工學院的張英輝(Young-Hui Chang)與埃默里大學的丁莉娜(Lena Ting)兩名博士在《生物學快報》發表研究文章,嘗試解釋紅鸛單腳站之謎。他們用紅鸛屍體和活鳥做實驗,發現只要把腳調至適當位置,即使死鳥也能毋須外部支撐做到單腳站,反而雙腳直立站時卻會歪倒。
倘正面直視單腳站的紅鸛,會見到牠的腳其實直置在身軀底下。從解剖學來看,紅鸛的髖部和膝蓋其實在體內(圖),我們看見其外露長腳的中間關節其實是其足踝。
張博士說,當紅鸛單腳站時,其脛跗骨會向身體軸心內傾約20度,達至穩定的關節狀態。這也令其膝蓋更接近身體重心,當身體重心與其腳成一直線,就是最省力的站姿。
研究亦發現,活鳥單腳站時不會走動,但會有限度擺動身體或作出梳毛等日常動作,這顯示牠們的足關節並非完全「鎖定」,而是到了特定角度就會「停駐」,就如門擋的作用一樣。
(BBC/ScienceNews)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