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食物及衛生局敲定醫委會改革新方案,《2017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已交立法會,下月刊憲並開始首讀、二讀辯論。在較大爭議的醫委會組成,維持政府於三方平台拋出的建議,新增4名業外委員毋須再由特首委任,醫專兩席由委任轉為選舉產生。此外,針對醫委會處理投訴效率低,擬透過增加審裁員、多於一個小組處理紀律研訊等以加快效率,盼於3年內清理積壓的900宗投訴個案,其後確保需聆訊投訴個案能在兩年內完成。
政府:新方案屬「溫和修訂」
政府消息人士形容,新方案平衡各方意見,屬「溫和的修訂」。因今屆立法會會期尚餘不足兩個月,政府已預計今屆會期未能完成三讀,要待復會、即新政府上場後再續。
醫學界及病人組織普遍認同新方案對處理投訴機制的改革,惟醫學界對醫委會組成仍有保留。醫學會將諮詢會員意見,以決定是否接納方案,暫未知會否如去年般靜坐抗議。
立法會去年審議《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該方案下,醫委會新增的4名業外委員均須特首委任,醫生委員數目維持不變,遭醫學界強烈反對,時任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拉布」,方案未能通過。
若新方案獲通過,醫委會的委員將由現時28名增至32名,業外人士的比例將由14%(4人)增至25%(8人)。新增4名業外委員毋須特首委任,當中3人由病人組織選出,另1人由消委會提名,前者選舉方法在附屬法例訂明,參選資格則由食衛局常任秘書長核實。醫專兩席改由選舉產生後,選舉產生醫生委員將達16名,佔醫委會一半(見表)。
政府消息人士稱,在不增加醫生委員的原則下,新建議符合醫學界對選舉產生醫生委員佔整體一半的訴求。醫學會會長蔡堅早已表明個人立場,不接受新方案,因醫專兩席未必由全部醫生直選。消息人士稱,方案要平衡各方意見,包括病人及公眾利益。
確保日後兩年完成個案
此外,醫委會目前積壓900宗投訴個案,由接獲投訴至展開聆訊約需時6年,政府消息人士明言必須修例才可解決困局。新方案下,研訊小組取代醫委會作紀律研訊,同時增加有份參與初步偵訊及紀律研訊的審裁員,由14人增至最多140人。
負責考慮投訴是否瑣碎的初步偵訊委員會亦增至多於1個(見圖),目標3年內清理積壓個案,此後確保需聆訊個案在兩年內完成。至於海外醫生有限度註冊的期限,建議由不多於1年增至3年。
陳沛然批未回應醫界訴求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認為,新方案與去年方案分別不大,未能回應業界對醫委會選任委員要有廣闊選民基礎的訴求,批評政府沒誠意尋求共識。他補充,處理投訴機制有明顯改善。他又期望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表現新作風,不要一意孤行。
病人組織:一次滿足3願望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形容新方案「一次過滿足3個願望」,包括選舉產生委員佔半;委任委員不足四成,釋除特首干預疑慮;並增加病人組織的參與,顯示醫生向公眾問責精神。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加快聆訊效率對醫患均有利,以往依賴醫委會成員處理投訴,相信增加審裁員,可分擔壓力。
政府:新方案屬「溫和修訂」
政府消息人士形容,新方案平衡各方意見,屬「溫和的修訂」。因今屆立法會會期尚餘不足兩個月,政府已預計今屆會期未能完成三讀,要待復會、即新政府上場後再續。
醫學界及病人組織普遍認同新方案對處理投訴機制的改革,惟醫學界對醫委會組成仍有保留。醫學會將諮詢會員意見,以決定是否接納方案,暫未知會否如去年般靜坐抗議。
立法會去年審議《2016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該方案下,醫委會新增的4名業外委員均須特首委任,醫生委員數目維持不變,遭醫學界強烈反對,時任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拉布」,方案未能通過。
若新方案獲通過,醫委會的委員將由現時28名增至32名,業外人士的比例將由14%(4人)增至25%(8人)。新增4名業外委員毋須特首委任,當中3人由病人組織選出,另1人由消委會提名,前者選舉方法在附屬法例訂明,參選資格則由食衛局常任秘書長核實。醫專兩席改由選舉產生後,選舉產生醫生委員將達16名,佔醫委會一半(見表)。
政府消息人士稱,在不增加醫生委員的原則下,新建議符合醫學界對選舉產生醫生委員佔整體一半的訴求。醫學會會長蔡堅早已表明個人立場,不接受新方案,因醫專兩席未必由全部醫生直選。消息人士稱,方案要平衡各方意見,包括病人及公眾利益。
確保日後兩年完成個案
此外,醫委會目前積壓900宗投訴個案,由接獲投訴至展開聆訊約需時6年,政府消息人士明言必須修例才可解決困局。新方案下,研訊小組取代醫委會作紀律研訊,同時增加有份參與初步偵訊及紀律研訊的審裁員,由14人增至最多140人。
負責考慮投訴是否瑣碎的初步偵訊委員會亦增至多於1個(見圖),目標3年內清理積壓個案,此後確保需聆訊個案在兩年內完成。至於海外醫生有限度註冊的期限,建議由不多於1年增至3年。
陳沛然批未回應醫界訴求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認為,新方案與去年方案分別不大,未能回應業界對醫委會選任委員要有廣闊選民基礎的訴求,批評政府沒誠意尋求共識。他補充,處理投訴機制有明顯改善。他又期望候任特首林鄭月娥表現新作風,不要一意孤行。
病人組織:一次滿足3願望
關注病人權益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形容新方案「一次過滿足3個願望」,包括選舉產生委員佔半;委任委員不足四成,釋除特首干預疑慮;並增加病人組織的參與,顯示醫生向公眾問責精神。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認為,加快聆訊效率對醫患均有利,以往依賴醫委會成員處理投訴,相信增加審裁員,可分擔壓力。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