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有本港科技公司利用轉基因鯖(魚將)魚及斑馬魚做食油安全測試,抽查115款食用油,並按安全水平分3個等級,發現43款產品屬最差的「紅魚」,有待改善級別,即急性、慢性毒檢測及禁用成分篩查中有一項或多項未達標。其中全部菜籽油、亞麻籽油及芝麻油樣本都是「紅魚」,消費者選擇時應多加留意。
食安中心:過去3年6樣本不合格
食物安全中心回應本報查詢時稱,過去3年中心抽取約2200個食用油樣本作化學測試,除6個不合格樣本外,其餘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轉基因鯖(魚將)魚及斑馬魚做食油安全測試,前者的胚胎接觸到類雌激素便會發出綠色熒光;類雌激素濃度愈高,光度愈高。至於斑馬魚的胚胎,接觸到急性有毒物質時會發育異常,甚至死亡。斑馬魚與人類致病相關基因的相似度達84%,且能夠篩選過千種有毒化學物質。
可驗出殘餘農藥防腐劑等
水中銀董事總經理杜偉樑指出,現行法規中,針對食用油的檢測指標一般為苯比芘、黄曲霉素、酸值及重金屬等。然而,食用油亦可能有其他不被列入恆常檢測指標的成分,如高毒性油脂氧化產物、殘餘農藥及防腐劑等,利用轉基因鯖(魚將)魚及斑馬魚檢測便可涵蓋該些有毒物質,彌補現有檢測的不足。
62%橄欖油待改善 亞洲油勝歐洲
水中銀利用這兩種魚,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檢測市面上115款來自香港、內地、歐洲及美國等地的食用油,並按檢測結果,將產品分3個等級,分別為「綠魚」、「黃魚」及「紅魚」。其中「綠魚」代表品質卓越,即急性、慢性毒檢測及禁用成分篩查中表現理想;「黃魚」屬合格;「紅魚」則代表有待改善,在急性、慢性毒檢測及禁用成分篩查中有一項或多項未達標。
結果顯示,49款食油為「綠魚」,23款為「黃魚」,43款食油為「紅魚」。其中全部菜籽油、亞麻籽油及芝麻油樣本都是「紅魚」,62%橄欖油測試結果為「紅魚」。而杏仁、玉米、稻米、大豆及核桃油的全部樣本均為「綠魚」。按產地劃分,以歐洲生產的表現最差,過半數為「紅魚」。於亞洲地區的結果則最佳,屬「紅魚」的樣本只佔12%。
水中銀會將「綠魚」名單上載其網頁,方便消費者參考,至於「黃魚」及「紅魚」的產品名單則不會公開,水中銀會與相關生產商聯絡,建議改善生產程序。
食安中心:過去3年6樣本不合格
食物安全中心回應本報查詢時稱,過去3年中心抽取約2200個食用油樣本作化學測試,除6個不合格樣本外,其餘樣本全部通過檢測。
水中銀(國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轉基因鯖(魚將)魚及斑馬魚做食油安全測試,前者的胚胎接觸到類雌激素便會發出綠色熒光;類雌激素濃度愈高,光度愈高。至於斑馬魚的胚胎,接觸到急性有毒物質時會發育異常,甚至死亡。斑馬魚與人類致病相關基因的相似度達84%,且能夠篩選過千種有毒化學物質。
可驗出殘餘農藥防腐劑等
水中銀董事總經理杜偉樑指出,現行法規中,針對食用油的檢測指標一般為苯比芘、黄曲霉素、酸值及重金屬等。然而,食用油亦可能有其他不被列入恆常檢測指標的成分,如高毒性油脂氧化產物、殘餘農藥及防腐劑等,利用轉基因鯖(魚將)魚及斑馬魚檢測便可涵蓋該些有毒物質,彌補現有檢測的不足。
62%橄欖油待改善 亞洲油勝歐洲
水中銀利用這兩種魚,在去年12月至今年1月檢測市面上115款來自香港、內地、歐洲及美國等地的食用油,並按檢測結果,將產品分3個等級,分別為「綠魚」、「黃魚」及「紅魚」。其中「綠魚」代表品質卓越,即急性、慢性毒檢測及禁用成分篩查中表現理想;「黃魚」屬合格;「紅魚」則代表有待改善,在急性、慢性毒檢測及禁用成分篩查中有一項或多項未達標。
結果顯示,49款食油為「綠魚」,23款為「黃魚」,43款食油為「紅魚」。其中全部菜籽油、亞麻籽油及芝麻油樣本都是「紅魚」,62%橄欖油測試結果為「紅魚」。而杏仁、玉米、稻米、大豆及核桃油的全部樣本均為「綠魚」。按產地劃分,以歐洲生產的表現最差,過半數為「紅魚」。於亞洲地區的結果則最佳,屬「紅魚」的樣本只佔12%。
水中銀會將「綠魚」名單上載其網頁,方便消費者參考,至於「黃魚」及「紅魚」的產品名單則不會公開,水中銀會與相關生產商聯絡,建議改善生產程序。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