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茂峰﹕公共年金納退保 想法一廂情願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23日 06:35
2017年05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有讀者問:公共年金是否一定是保險產品,不能是投資產品?這問題不是無的放矢。按揭證券公司總裁(也是金管局高級助理總裁)李令翔在介紹公共年金時,說年金的性質類似掉期產品(Swap),是有其道理的。年金通常是保險產品,但不是必然,所有保險設計都可以用期權等衍生產品代替。法律對保險和投資產品的規管不同、保單理賠準備和掉期的信用風險要求各異,客戶的權益保障便有出入。公共年金可以是投資產品,但估計特區政府沒有這個膽識創新。


公共年金的保費打算交由金管局與外匯基金一併投資,乍看似很正常的安排,其實不妥。金管局的身分特殊,外匯基金投資操作只受命於財政司長及外匯基金諮詢委員會。金管局代政府管理的財政儲備,可以與外匯基金混在一起,因為兩筆資金的擁有者和投資要求相同。但公共年金受益人不是政府,按照投資管理常規,需要以獨立帳戶和外匯基金分開管理,而且要處理外匯基金和公共年金兩個客戶利益衝突的問題。


傳終極目標 為強積金接棒

坊間認為,政府試點公共年金,終極目標是為強積金接棒。打工仔退休時拿到整筆強積金,如果沒有妥善安排,很容易把錢花光,失去強積金的原意。倡議公共年金的學者羅致光2015年7月15日在立法會退休保障事宜小組委員會介紹公共年金時,就曾經引新加坡立法強迫打工仔把部分中央公積金轉為公共年金的例子。羅致光認為香港可以效法新加坡,但要加入政府補貼低收入/強積金餘額/個人資產值人士。他還建議,保證年金以1%實質回報(即是通脹率加1%)計算。


政府一旦把公共年金納入退休保障制度內,就需要處理通脹、性別歧視、補貼貧困人士等問題。年金是屬於界定利益產品,設計愈複雜,賺錢把握愈低。年金一旦成為退休保障的公共年金,它就可能成為財政黑洞。財政黑洞沒有大小之分,也沒有遲早之別。去年政府走過場的退保諮詢,不顧民情一錘定音不搞全民退保,大言炎炎說不能承擔可能出現的財政黑洞。就連立法強迫打工仔投資的強積金,政府也捨界定利益取界定供款,捨政府管理取商業經營,丁點兒財政責任都不願意承擔。為什麼政府不抗拒也有可能成為財政黑洞的公共年金?


藉政府資源搞商業年金

把公共年金納入退保制度,只是一廂情願,子虛烏有。縱然羅致光當了勞福局長,也難成事,畢竟勞福政策是服膺於政府公共理財哲學之下。現在公告的公共年金(正式稱謂是終身年金),恐怕是假借政府資源搞商業年金,發行最簡單的固定派發率年金(年金派發率按當時孳息曲線決定,但仍勝過保險公司產品)。那才是沒有財政黑洞的賺錢生意,成為按揭證券公司的現金牛業務。


御峰理財董事總經理

mfchan@nobleapex.com

[陳茂峰博士 峰哥EQ]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