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上周升18點,收報25174點,最高見25413點,國指微跌15點,本倉同樣變動不大。騰訊(0700)績優發力破頂,基本上一眾中概股業績都非常強勁,微博首季純利更飈升569%,遠遠超出所有分析員的預測。若說2013年至2016年是科技股在轉型至移動端的黃金年代,今年開始會是收成2.0,在原有業務上貨幣化能力更高,同時新業務、新模式會成為未來3至5年的新增長來源。
騰訊業績已有很多分析和報道,大致上就是遊戲依然增長強勁,但在文學、音樂等領域增長更凌厲,廣告又維持近50%的增速,而支付、雲計算則升幅逾200%,未來3年維持30%至50%的複合增長率可說毫無懸念。阿里績後股價表現則較反覆,截至3月底止第4季度收入增長60%至385.7億元(人民幣,下同),是自IPO以來最高的增幅,但期內經調整每股盈餘為4.35元,低於4.51元的預期,上周四晚股價初段一度大跌6%,但即日便倒升收市,上周五更已創即市新高。
阿里期內EBIT利潤率為39.3%,較去年同期43.3%下降,主因是將優酷及其他內容投資併表所致。每股盈利遜預期,主因是稅率較高所致,由前三季度的20%至21%,升至29%。集團同時宣布60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主要用於抵消向員工發放股份的攤薄效應。
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錄得季內收入315.7億元,按年升47%。中國零售平台全年商品交易(GMV)額錄得約3.77萬億元,按年增22%,當中79% 來自移動端。3月份,中國零售平台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5.07億,較2016年12月增長1,400萬。要留意的是,電商收入增長遠超GMV升幅,反映貨幣化能力進一步提高。
大數據推廣進入收成期
阿里在過去1年,逐漸由一個單純分銷平台,轉型至為商家提供包括市場推廣等附加值的互動平台。每位年度活躍買家平均帶來的年化收入連續數季增長,本季度達到251元,相較去年同期為189元;每位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平均帶來的年化移動收入亦連續數季上升,由去年同期的123元增長至期內的179元。由此可見,基於大數據而為商家提供針對宣傳推廣,以及為消費者帶來感興趣的產品的能力,正進入收成期。
電商另一個趨勢是檔次更高、更加國際化。中高端為主的天貓,GMV同比增長29%至15,650億元,較整體的22%增速更快,來自國際零售電商業務的季度收入達24.2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12%,主要由於Lazada自2016年4月中起併表及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收入增長。全球速賣通及Lazada的年度活躍買家合計已達到8,300萬。
中概科網股 業績更勝FANG
進一步提高本業貨幣化能力,同時在新領域加速增長,雲計算便繼續增速逾倍。今年以來,無論業績還是股價表現,前10名的中概股均較FANG有過之而無不及。若大家只局限在港股,目標便只有騰訊,但將範圍擴大至美股,選擇則非常多,由阿里、微博、攜程網、網易、新東方、好未來、陌陌等,在不同領域都已具壟斷地位,並且已找到貨幣化的大方向和模式。此外,在美股還有真正的軍工、生化、中國需求甚殷的醫學影像和技術等領域。或許港股市寬很窄,沒有騰訊便什麼也不是,但放眼全球,仍有很多值得留意的板塊。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騰訊業績已有很多分析和報道,大致上就是遊戲依然增長強勁,但在文學、音樂等領域增長更凌厲,廣告又維持近50%的增速,而支付、雲計算則升幅逾200%,未來3年維持30%至50%的複合增長率可說毫無懸念。阿里績後股價表現則較反覆,截至3月底止第4季度收入增長60%至385.7億元(人民幣,下同),是自IPO以來最高的增幅,但期內經調整每股盈餘為4.35元,低於4.51元的預期,上周四晚股價初段一度大跌6%,但即日便倒升收市,上周五更已創即市新高。
阿里期內EBIT利潤率為39.3%,較去年同期43.3%下降,主因是將優酷及其他內容投資併表所致。每股盈利遜預期,主因是稅率較高所致,由前三季度的20%至21%,升至29%。集團同時宣布60億美元股份回購計劃,主要用於抵消向員工發放股份的攤薄效應。
阿里巴巴核心電商業務錄得季內收入315.7億元,按年升47%。中國零售平台全年商品交易(GMV)額錄得約3.77萬億元,按年增22%,當中79% 來自移動端。3月份,中國零售平台的移動月度活躍用戶達5.07億,較2016年12月增長1,400萬。要留意的是,電商收入增長遠超GMV升幅,反映貨幣化能力進一步提高。
大數據推廣進入收成期
阿里在過去1年,逐漸由一個單純分銷平台,轉型至為商家提供包括市場推廣等附加值的互動平台。每位年度活躍買家平均帶來的年化收入連續數季增長,本季度達到251元,相較去年同期為189元;每位移動月度活躍用戶平均帶來的年化移動收入亦連續數季上升,由去年同期的123元增長至期內的179元。由此可見,基於大數據而為商家提供針對宣傳推廣,以及為消費者帶來感興趣的產品的能力,正進入收成期。
電商另一個趨勢是檔次更高、更加國際化。中高端為主的天貓,GMV同比增長29%至15,650億元,較整體的22%增速更快,來自國際零售電商業務的季度收入達24.29億元,同比增長高達312%,主要由於Lazada自2016年4月中起併表及全球速賣通(AliExpress)收入增長。全球速賣通及Lazada的年度活躍買家合計已達到8,300萬。
中概科網股 業績更勝FANG
進一步提高本業貨幣化能力,同時在新領域加速增長,雲計算便繼續增速逾倍。今年以來,無論業績還是股價表現,前10名的中概股均較FANG有過之而無不及。若大家只局限在港股,目標便只有騰訊,但將範圍擴大至美股,選擇則非常多,由阿里、微博、攜程網、網易、新東方、好未來、陌陌等,在不同領域都已具壟斷地位,並且已找到貨幣化的大方向和模式。此外,在美股還有真正的軍工、生化、中國需求甚殷的醫學影像和技術等領域。或許港股市寬很窄,沒有騰訊便什麼也不是,但放眼全球,仍有很多值得留意的板塊。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