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英國有這樣一句諺語,「穿他人的鞋,走一英哩的路」(Walk a mile in someone's shoes),意思是人要有同理心,要懂得易地而處。可是,我們要怎樣才能體會到,能讓一位6歲小朋友愛不釋手到吃飯做功課都要戴着「它」,甚至睡覺都捨不得把「它」除下,那份愉悅及珍惜的心情;而這個「它」,是一隻手部義肢。香港製造者學會(The Hong Kong Maker Club,THKMC)創辦人李再敏(Mike)發現,由於香港手部殘障人士相對較少,能從香港公營醫療機構得到的資源不多,惟坊間所出售的機械臂或手部義肢動輒由數千至數萬元起跳,非人人可以負擔,遂由2014年起推廣「3D打印義肢」計劃,為有需要的人士製作成本較低的義肢,甚至準備運送義肢去西非國家予當地人士使用。
明報記者 溫婉婷 攝影 黃志東
Mike從事資訊科技工作,擅長編寫程式及軟體開發,閒時喜歡研究機械人及相關機械原理,其後於外國論壇上結識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於2012年共同創立THKMC,大伙兒研究及製作不同項目。其後Mike於一次聚會中認識到一位失去手掌及手指的研究員,激發起他去研究義肢的製作,「恰巧我於美國網站上找到義肢的3D設計圖,那是公開資源,只要稍為研究及更改尺寸即可打印出來,自行組裝後就能使用,非常方便」。如此看來,似乎很簡單呢,但他笑言:「但第一次製作義肢,我們足足鑽研了兩個月。」
花兩個月研製首隻義肢
當時Mike為研究員製作義肢一事得到媒體廣泛報道後,有不少家長主動聯絡,希望Mike可為他們的子女製作手部義肢,「3D 打印義肢」成為了THKMC一個核心項目。惟由於資源不足,自2014年起,他們只送出6隻3D打印手部義肢供試用並長期跟進,對象為5至14歲的小孩,以應付日常活動及簡單鍛煉,Mike表示:「因為他們正處於發育階段,若殘障的地方不做運動,肌肉便會持續萎縮,繼續長大就會出現不對稱。」
毋須用電 可用兩三年
「第一位試用者當時年僅3歲,已經使用我們的義肢近3年了,最近我們才為他換上新的義肢。」說罷,他笑着向記者展示一則來自對方家長的道謝短訊,內文提及小朋友歡喜得吃飯做功課也要戴着新義肢,連睡覺都捨不得把它除下,愛惜之情溢於言表。Mike補充稱,由於戴上義肢會較為悶熱,最好戴上3小時內適時除下「唞唞氣」;另3D打印義肢毋須用電,亦不怕沾水,一般可用兩三年。由於小朋友不斷長大,成長期間需要不時換義肢,3D打印義肢成本遠較傳統義肢低,令小孩父母可以負擔替小朋友更換義肢。
不過,Mike並不甘於此。
辦工作坊教組裝 助更多有需要者
雖然創立THKMC及推廣「3D 打印義肢」並非為賺錢,Mike及其他成員一直都是義務性質,不收分文,但若要擴大計劃規模,最起碼要達至收支平衡。Mike表示,目前每隻3D打印義肢成本介乎500至700元,視乎手的部位而言,公司現時共有3部3D打印機,每部打印機每天最多只能打印一隻手部義肢所需零件,尚未計及組裝零件的時間。
由是,他們於2015年參與由星展基金會開展的社創計劃,成功進入最後十強,取得2萬元的起動基金,翌年更成立社企壹道製作服務公司。現時他們每月舉辦一次工作坊,對象主要為治療師及學校老師,參與者可以學習設計3D義肢及學習組裝,每次收入達8000至10,000元。
適逢近年教育局大力推行「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THKMC亦有意循教育方向發展,包括到不同學校提供短期訓練課程及活動,每次收取數千至萬多元不等的費用。學生可從中學習相關設計及組裝技術,而成功製作出來的義肢,更會送予有需要的人士使用。此外,他們亦會為醫院及NGO提供3D義肢打印服務,客戶主要為治療師,每隻手部義肢收取逾2000元,手指400元;並於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旗下網站上售賣部分產品。
正研中風初期手部訓練工具手
Mike表示,現時公司每月收入約1萬多元,主要投入製作3D義肢及研發方面。他又稱,正研究適合中風初期手部訓練的工具手,「因為近年中風的人數有增無减,甚至有年輕化情况,我們希望通過研究適合中風人士使用的工具手,有助刺激病人的肌肉神經,恢復控制手部動作」。
[社企新天地]
明報記者 溫婉婷 攝影 黃志東
Mike從事資訊科技工作,擅長編寫程式及軟體開發,閒時喜歡研究機械人及相關機械原理,其後於外國論壇上結識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於2012年共同創立THKMC,大伙兒研究及製作不同項目。其後Mike於一次聚會中認識到一位失去手掌及手指的研究員,激發起他去研究義肢的製作,「恰巧我於美國網站上找到義肢的3D設計圖,那是公開資源,只要稍為研究及更改尺寸即可打印出來,自行組裝後就能使用,非常方便」。如此看來,似乎很簡單呢,但他笑言:「但第一次製作義肢,我們足足鑽研了兩個月。」
花兩個月研製首隻義肢
當時Mike為研究員製作義肢一事得到媒體廣泛報道後,有不少家長主動聯絡,希望Mike可為他們的子女製作手部義肢,「3D 打印義肢」成為了THKMC一個核心項目。惟由於資源不足,自2014年起,他們只送出6隻3D打印手部義肢供試用並長期跟進,對象為5至14歲的小孩,以應付日常活動及簡單鍛煉,Mike表示:「因為他們正處於發育階段,若殘障的地方不做運動,肌肉便會持續萎縮,繼續長大就會出現不對稱。」
毋須用電 可用兩三年
「第一位試用者當時年僅3歲,已經使用我們的義肢近3年了,最近我們才為他換上新的義肢。」說罷,他笑着向記者展示一則來自對方家長的道謝短訊,內文提及小朋友歡喜得吃飯做功課也要戴着新義肢,連睡覺都捨不得把它除下,愛惜之情溢於言表。Mike補充稱,由於戴上義肢會較為悶熱,最好戴上3小時內適時除下「唞唞氣」;另3D打印義肢毋須用電,亦不怕沾水,一般可用兩三年。由於小朋友不斷長大,成長期間需要不時換義肢,3D打印義肢成本遠較傳統義肢低,令小孩父母可以負擔替小朋友更換義肢。
不過,Mike並不甘於此。
辦工作坊教組裝 助更多有需要者
雖然創立THKMC及推廣「3D 打印義肢」並非為賺錢,Mike及其他成員一直都是義務性質,不收分文,但若要擴大計劃規模,最起碼要達至收支平衡。Mike表示,目前每隻3D打印義肢成本介乎500至700元,視乎手的部位而言,公司現時共有3部3D打印機,每部打印機每天最多只能打印一隻手部義肢所需零件,尚未計及組裝零件的時間。
由是,他們於2015年參與由星展基金會開展的社創計劃,成功進入最後十強,取得2萬元的起動基金,翌年更成立社企壹道製作服務公司。現時他們每月舉辦一次工作坊,對象主要為治療師及學校老師,參與者可以學習設計3D義肢及學習組裝,每次收入達8000至10,000元。
適逢近年教育局大力推行「STEM」教育,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THKMC亦有意循教育方向發展,包括到不同學校提供短期訓練課程及活動,每次收取數千至萬多元不等的費用。學生可從中學習相關設計及組裝技術,而成功製作出來的義肢,更會送予有需要的人士使用。此外,他們亦會為醫院及NGO提供3D義肢打印服務,客戶主要為治療師,每隻手部義肢收取逾2000元,手指400元;並於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旗下網站上售賣部分產品。
正研中風初期手部訓練工具手
Mike表示,現時公司每月收入約1萬多元,主要投入製作3D義肢及研發方面。他又稱,正研究適合中風初期手部訓練的工具手,「因為近年中風的人數有增無减,甚至有年輕化情况,我們希望通過研究適合中風人士使用的工具手,有助刺激病人的肌肉神經,恢復控制手部動作」。
[社企新天地]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