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德國其實想要什麼?這是今年1月份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令本能重商主義的歐洲國家感到不安時,我們提出的一個問題。我們的答案是,德國正處於現代歷史上的一個十字路口。它既可以獨善其身,狹隘地只追求自己的貿易盈餘;亦可以重新推動聯邦制,擁抱其他歐盟成員國。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上周一會面之後證實了,德國採取後一條路線的可能較大。問題是,她如何能做到團結歐盟。由於法國下個月就要舉行國會選舉,德國則在9月舉行總統選舉,兩名領導人的會談內容沒有什麼大驚喜,並不令人意外。
馬克龍向德國承諾,他一定會推行改革。另一方面,他對於歐盟發行共同債券,亦不大感興趣,後者可說是德國選民覺得最受欺負的地方。默克爾則表示,她已經準備好處理體制改革,並表示修訂某些歐盟條約是可能的。下一步,將是由德法兩國的部長在7月份一起制訂一些合作項目的路線圖以及新的政策倡議。若以先易後難來排列,次序將會如下:
憧憬德法合作 改革歐盟體制
第一,是防務與安全合作。為了加強邊境安全,將會加快推行邊境警察局的計劃,泛歐洲的防務合作將得到加強。在這個倡議上,默克爾會讓法國扮演領導角色。
第二,聯合投資。馬克龍熱中於成立一個歐洲投資基金,以支持大型項目。但默克爾仍然擔心,若要增加投資,就會違反財政規律,所以並沒有認同這個計劃。不過,在兩人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默克爾似乎對這個構思保持開放態度。
第三,多元化的歐盟。默克爾和馬克龍似乎對一個多元化歐盟的概念有一些新思維。多元化歐盟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歐盟成立時,但現時最新的概念是,以德國和法國為軸心,領導一批歐元區核心成員國,其他歐盟成員則有不同程度的依附。
若要加強歐盟成員國的融合,將需要進一步的修改體制。重點可能是加強救助機制,甚至設立一個歐盟財政部長,來負責財政政策。
對默克爾來說,最為棘手的可能是馬克龍的貿易政策。馬克龍主張通過優先採購歐洲貨的法案,以及較嚴格的貿易和投資政策,來保護歐盟市場。相對來說,德國較不傾向於拉起歐盟對外的橋樑,因為她本身也希望推動中國大陸等較為封閉的市場減少貿易障礙。在5月中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就可以看到德國的優先事項。當時,公開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雖然德國並非不願意向貿易伙伴採取強硬政策,但她的目的是確保互惠互利多一些。
保護主義復辟 默克爾馬克龍分歧
因此,德國和法國將會在某些傳統分歧上恢復博弈。2007年,在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的堅持下,《里斯本條約》就放棄了歐盟過去50年的承諾,沒有加入強調公平競爭的條款作為根本原則。薩爾科齊後來宣稱,競爭不再是歐盟的目的或終極目標,只是為內部市場服務的工具。
由於德國現時擔心在推動技術方面落後於美國矽谷和東亞地區,法國這種鴕鳥政策可能會有些麻煩,尤其是,英國這個傳統的自由貿易盟國也正在準備退出歐盟。這意味着,在任何修訂條約的談判中,關鍵優先事項都是重新商討歐盟議會內的投票機制。隨着英國退出,德國將會熱中於修改各成員國的投票權比重,以免歐盟陷入長期的保護主義。因此,在一個更加聯邦化的歐盟的願景背後,將會有很多政治交易,那些改革才能夠提交到全民公投。
推動革新聯邦制 德國將表現積極
不過,我們可不能低估德國推動此事的決心。畢竟,德國歷屆領導人都是主張歐盟採取聯邦制模式的。德國本身的政制就是以聯邦制為基礎。如果德國同意歐盟採取一個基於正當程序、經濟融合和民主問責的嶄新聯邦制藍圖,有理由相信,德國將會再次成為一個熱心的歐盟成員國,而不僅僅是歐盟內的一名管工。
因此,我們正在修訂德國退出歐盟和獨善其身,與支持歐盟進一步一體化的或然率。在今年1月份,德國孤身走我路的可能性高達大約60%,但現時已明顯低於50%。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德國總理默克爾和法國新任總統馬克龍上周一會面之後證實了,德國採取後一條路線的可能較大。問題是,她如何能做到團結歐盟。由於法國下個月就要舉行國會選舉,德國則在9月舉行總統選舉,兩名領導人的會談內容沒有什麼大驚喜,並不令人意外。
馬克龍向德國承諾,他一定會推行改革。另一方面,他對於歐盟發行共同債券,亦不大感興趣,後者可說是德國選民覺得最受欺負的地方。默克爾則表示,她已經準備好處理體制改革,並表示修訂某些歐盟條約是可能的。下一步,將是由德法兩國的部長在7月份一起制訂一些合作項目的路線圖以及新的政策倡議。若以先易後難來排列,次序將會如下:
憧憬德法合作 改革歐盟體制
第一,是防務與安全合作。為了加強邊境安全,將會加快推行邊境警察局的計劃,泛歐洲的防務合作將得到加強。在這個倡議上,默克爾會讓法國扮演領導角色。
第二,聯合投資。馬克龍熱中於成立一個歐洲投資基金,以支持大型項目。但默克爾仍然擔心,若要增加投資,就會違反財政規律,所以並沒有認同這個計劃。不過,在兩人舉行的聯合新聞發布會上,默克爾似乎對這個構思保持開放態度。
第三,多元化的歐盟。默克爾和馬克龍似乎對一個多元化歐盟的概念有一些新思維。多元化歐盟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歐盟成立時,但現時最新的概念是,以德國和法國為軸心,領導一批歐元區核心成員國,其他歐盟成員則有不同程度的依附。
若要加強歐盟成員國的融合,將需要進一步的修改體制。重點可能是加強救助機制,甚至設立一個歐盟財政部長,來負責財政政策。
對默克爾來說,最為棘手的可能是馬克龍的貿易政策。馬克龍主張通過優先採購歐洲貨的法案,以及較嚴格的貿易和投資政策,來保護歐盟市場。相對來說,德國較不傾向於拉起歐盟對外的橋樑,因為她本身也希望推動中國大陸等較為封閉的市場減少貿易障礙。在5月中的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就可以看到德國的優先事項。當時,公開要求中國進一步開放市場。雖然德國並非不願意向貿易伙伴採取強硬政策,但她的目的是確保互惠互利多一些。
保護主義復辟 默克爾馬克龍分歧
因此,德國和法國將會在某些傳統分歧上恢復博弈。2007年,在法國前總統薩爾科齊的堅持下,《里斯本條約》就放棄了歐盟過去50年的承諾,沒有加入強調公平競爭的條款作為根本原則。薩爾科齊後來宣稱,競爭不再是歐盟的目的或終極目標,只是為內部市場服務的工具。
由於德國現時擔心在推動技術方面落後於美國矽谷和東亞地區,法國這種鴕鳥政策可能會有些麻煩,尤其是,英國這個傳統的自由貿易盟國也正在準備退出歐盟。這意味着,在任何修訂條約的談判中,關鍵優先事項都是重新商討歐盟議會內的投票機制。隨着英國退出,德國將會熱中於修改各成員國的投票權比重,以免歐盟陷入長期的保護主義。因此,在一個更加聯邦化的歐盟的願景背後,將會有很多政治交易,那些改革才能夠提交到全民公投。
推動革新聯邦制 德國將表現積極
不過,我們可不能低估德國推動此事的決心。畢竟,德國歷屆領導人都是主張歐盟採取聯邦制模式的。德國本身的政制就是以聯邦制為基礎。如果德國同意歐盟採取一個基於正當程序、經濟融合和民主問責的嶄新聯邦制藍圖,有理由相信,德國將會再次成為一個熱心的歐盟成員國,而不僅僅是歐盟內的一名管工。
因此,我們正在修訂德國退出歐盟和獨善其身,與支持歐盟進一步一體化的或然率。在今年1月份,德國孤身走我路的可能性高達大約60%,但現時已明顯低於50%。
GaveKal Dragonomics資深經濟師
[潘迪藍 國際視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