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偉傑:活化村校 讓教育百花齊放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2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22日 06:35
2017年05月22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棄置多年的村校及其他空置校舍經審計署嚴厲批評後,規劃署終於姍姍來遲公布183間空置校舍的長期用途。當各界正在虎視眈眈地密謀如何巧立名目將這些土地據為己有時,有誰能認真探討這些棄置校舍的箇中原因,並為我們的下一代構思另類教育的出路?


曾幾何時,村校為居住在新界或離島偏僻地方的學生提供基礎教育,但因當時教統局在2002年頒布《統整成本高及使用率低的小學》文件後推行「殺校」措施,陸續成為教育當局欠缺周詳考慮下的犧牲品。政府官僚往往受靜態管理束縛,將使用率低的村校視為公共行政的包袱,要除之而後快,殊不知村校具備發展另類教育得天獨厚的優勢。政府官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短視心態,將珍貴的土地資源白白浪費外,更扼殺了另類教育的發展空間。


村校位置偏僻、設施簡陋,但依山傍水的優美環境卻為興建自然學校提供絕佳土壤。村校往往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卻正符合了自然學校需要較低師生比例的要求。或許有人會質疑自然教學不合乎主流,畢業的學生欠缺競爭力,但香港的主流文法學校不早已是氾濫成災?採用體驗式教學法的國際學校令本地家長趨之若鶩,試問有誰能定斷自然教學在香港沒有市場?


早年正生書院因校舍擬搬到城內而鬧得熱哄哄,這些遠離煩囂的村校又能否為這些專門給予年輕人改過自新的學校提供發展空間?行為上有偏差的學生固然需要教師貼身的循循善誘,情緒上處於不穩狀態的學童更需要受過專業訓練的導師安撫他們的心靈。與其為處理青年行為問題及學童自殺現象拋出支離破碎的方案,何不為這批迷途羔羊制訂行之有效的長遠策略?


校舍翻新及採用較低師生比例的另類教學固然涉及財政資源的調配,但香港教育問題的癥結所在真的是由於金錢不足嗎?教育當局可以揮金如土,耗巨資推動效果未見的電子教學,對於能針對地解決學生燃眉之急的方案卻計較錙銖,這是教育官員應有的視野和態度嗎?况且社會上不乏有心人熱心教育公益,成立配對基金向商界尋求財政支援固然能開拓資金來源,向退休教師招手也能充分利用「銀髮一族」填補人力資源的空缺。


冀候任特首為教育拆牆鬆綁

政府信誓旦旦地要發展創新科技以免香港的經濟發展落後周邊地區,但執掌教育的官員思維卻嚴重滯後,往往沉醉於形式化的硬件設施而沾沾自喜,對學童的真正需要卻視而不見。冀望候任特首能為教育達至全面發展拆牆鬆綁,讓多年來「香港教育制度是失敗」的批評逐漸成為絕響。


作者是新思維執行委員會委員暨教育政策發言人、中學教師

[王偉傑]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