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聯儲局縮表在即 港加息藍圖擬定長青網文章

2017年05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5月14日 06:35
2017年05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本月初美國公布4月份失業率跌至4.4%的16年新低之後,金融市場已篤定聯儲局下月中會再次加息,這已是今次加息周期的第4次。香港人對美國加息的消息已變得麻木,因為大家都覺得無論聯儲局怎樣加,香港銀行也不會跟。


除了加息以外,聯儲局另一個新發展,可能更值得香港人留意,就是聯儲局準備縮減資產負債表(下稱縮表)。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縮表。自從2008年底雷曼爆煲之後,聯儲局為了避免銀行體系崩潰,啟動了前所未有的量化寬鬆(QE)計劃,直接向銀行購入國債、按揭抵押證券等金融資產,赤裸裸地印銀紙,令到銀行存款大增,而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也因而膨脹,由雷曼倒閉前不足1萬億美元,增至目前的4.5萬億美元。


每件事總有極限,現時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已等同美國GDP 25%,在經濟復蘇之下,仍維持這樣規模的資產負債表,會不合理地壓低存款利息,政治壓力愈來愈大。聯儲局要縮表不外乎兩種方法,一是直接沽出持有的債券,另一種是當持有的債券到期時,不再將資金重投債市。兩種方法都會在銀行體系抽走資金。


縮表效果 大過加息

在今年3月中的議息會議上,聯儲局已確認有意在今年之內開始縮表。近日甚至有聯儲局官員提出,6月加息之後就應該啟動縮表。市場人士相信,聯儲局會以債券到期不再投資的方式,逐步地縮表。到底縮表的效果,跟加息有什麼不同呢?原來雖然聯儲局在過去一年半已加息3次,合共0.75厘,但由於美國銀行體系內存款仍很多,所以當地銀行在這段時間只提高了貸款息,沒有相應地提高存款息,銀行因此賺取更多利息收入,但存戶就無法受惠。美國銀行業存款四溢,就是因為聯儲局3次QE的結果。若開始縮表,情况將會逆轉。


根據聯儲局的數據,美國商業銀行的總存款共11.7萬億美元,而聯儲局持有的債券,明年及後年將分別有4260億美元及3670億美元到期。聯儲局若在未來兩年就讓債券到期並收回現金,完全不投資新債券,就會從銀行體系抽走超過6%的存款,為數不小。早前,彭博引述摩根大通一份內部文件,指當地銀行因QE獲注入約2.5萬億美元的存款,當聯儲局縮表,於未來四至五年將流失1.5萬億美元的資金。少了存款,銀行想繼續做生意,便要加息吸存款。可以想像,要迫使美國銀行業提高存戶利息,縮表的效果,會比加息更大。


巿場情緒 超乎理性

這一切對香港又有什麼意義呢?美元是全世界流通貨幣,香港又不設資金管制,當美國的存款利息上升,在香港的美元利率亦將會抽升。到時將會有更多資金由港元流向美元,港元便會繼續下跌。跌至弱方兌換保證即7.85時,金管局便要沽美元買港元,抽走逗留在銀行體系結餘的2600億元熱錢,屆時港元拆息就會抽升,香港銀行便要加息,結束近10年不給予港元存戶分毫的年代。


雖然聯儲局尚未開始縮表,但港元最近已經以「慢流尾袋」的方式下跌,上周五已跌至接近7.8的邊緣,主要是因為美元拆息與港元拆息之間的差距愈拉愈闊,愈來愈多銀行參與套息活動,沽港元買美元,令港元匯價下跌。業界預測隨着聯儲局繼續加息及啟動縮表,港元在今年底或明年初會跌至7.85,屆時距離加息的日子便近了。


聯儲局等同已為香港加息設下路線圖,但市場情緒往往超乎理性。花旗最近公布一項調查,今年首季有62%港人認為未來一年香港樓價會上升,這比例是2010年調查面世以來的新高,認為樓價未來一年會下跌的只有9%,去年同期則有27%。聯儲局縮表一事看似艱澀深奧,但既然對香港息口走向有着密切關係,有意置業的港人不得不仔細研究。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