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還有約50天,新一屆政府將就職。對於新一屆政府能否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社會充滿期待,也不無疑慮。
本星期一,我和「專業議政」合共7名立法會議員與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面,就新一屆政府施政方針和具體政策交換意見,其中一個討論主題就是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林太當天開宗明義表達了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的意願,雖然在重啟政改等大題目上未能帶來驚喜,但就教育施政、引入檔案法、改變中央政策組角色等等顯示了相當開放和正面的態度,是個好開始。
修補關係首要提高互信
過去5年,梁振英以鬥爭為綱,朝綱敗壞,問題叢生,行政當局與立法機關的關係惡劣到極點。在林鄭月娥當選行政長官後,部分官員的態度已較前從容,政圈氣氛也隨着政府換屆而有所改變。
然而,即將卸任的梁振英作風依舊強悍,一連串針對立法會議員的法律訴訟接踵而來,連一些無關政治的議題如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夑CA(基本能力評估),也刻意對着幹,既嚴詞拒絕林鄭暫停今年全面評估的要求,更無視36名議員不分黨派的聯署呼籲。不管梁振英的主觀意圖為何,其客觀效果只會是維持社會對立狀態,難以紓緩。
要改善行政立法關係,雙方的信任度必須有所提高。而信任度的提高,則必須有客觀的基礎。要取得突破,端視乎林太和她的新班子能否做到以下3點。
尊重制度程序 回應議員聲音
第一,新一屆政府必須尊重香港社會既有的核心價值和正常的制度程序。過去5年,梁振英政府之所以失去社會信任,正由於政府漠視核心價值,有權用盡,不時以長官意志凌駕正常的制度與程序,港視事件、港大副校長遴選風波均是顯例。崇尚法治自由、尊重制度程序,乃是香港社會的基石,不可或忘。林鄭月娥本人也應該汲取在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風波的教訓,重視諮詢和透明度。只有當新班子重新展現香港管治的應有本色,自我制約,才可以逐步重建市民以至議會對政府的信任。
第二,新一屆政府必須尊重立法會內不同的政見和陣營。事實上,不同陣營和政黨反映了社會上存在着廣闊的政治光譜。重視不同陣營的意見,實際上就是重視各方民意。因此,當議員把不同聲音和訴求帶入議會時,新政府應積極聆聽、迅速回應,乃至與議員商議解決方法,而非像以往一樣採取迴避以至輕蔑的態度,與議員針鋒相對,甚至向民選議員提出司法覆核取消議席。若新政府願意改變作風,將會是修補行政立法關係的重要一步。
開放數據及提高透明度
第三,新政府須提高透明度,並樂於接受市民監察,更要在制訂政策上達到與民共議。過去5年我擔任立法會議員期間,經常感到政府在不少政策上拒絕交代詳細數據和資料,阻礙議員監察政府施政。即使在議會提出質詢,官員的答覆往往是答非所問,或是帶議員「遊花園」。例如較早前我在審核財政預算時要求教育局按以往做法提供詳細的空置校舍資料,當局竟然刻意迴避,在再三要求下仍拒絕提供相關資料。議員提出質詢也難以取得相關資料,更何况是一般市民了。事實上,林太在會面時也同意,開放數據和資料是國際趨勢,政府有責任提高透明度,讓市民有足夠資訊,共商各項政策的內容和方向。這不僅可以提高市民參與度,更可在政策制訂過程中吸納意見,理順官民關係。
信任是要逐步建立的,林鄭月娥的新班子倘能做到上述3點,行政立法關係便有可能解凍。林太採取的方法之一,是在上任之初,選擇市民共識最強的教育範疇,藉着尋求立法會批出50億元額外經常開支的撥款,嘗試突破行政立法不合作的僵局。這無疑是聰明的做法,但無論如何,理順行政立法關係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5年任期內,始終會碰到許多有爭議的事情。行政立法關係的真正改善,在於能夠在彼此爭論得臉紅耳熱之際仍能夠彼此尊重且不懷疑對方的動機。因此關鍵仍在於信任的建立,而信任必須有客觀的基礎。真正崇尚香港既有核心價值、尊重制度和程序、尊重議會不同陣營、提高透明度、回應市民關注,才可以恢復市民對政府的信任,甚至是對香港前途的信心。
作者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葉建源]
本星期一,我和「專業議政」合共7名立法會議員與候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會面,就新一屆政府施政方針和具體政策交換意見,其中一個討論主題就是改善行政立法關係。
林太當天開宗明義表達了改善行政立法關係的意願,雖然在重啟政改等大題目上未能帶來驚喜,但就教育施政、引入檔案法、改變中央政策組角色等等顯示了相當開放和正面的態度,是個好開始。
修補關係首要提高互信
過去5年,梁振英以鬥爭為綱,朝綱敗壞,問題叢生,行政當局與立法機關的關係惡劣到極點。在林鄭月娥當選行政長官後,部分官員的態度已較前從容,政圈氣氛也隨着政府換屆而有所改變。
然而,即將卸任的梁振英作風依舊強悍,一連串針對立法會議員的法律訴訟接踵而來,連一些無關政治的議題如小三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夑CA(基本能力評估),也刻意對着幹,既嚴詞拒絕林鄭暫停今年全面評估的要求,更無視36名議員不分黨派的聯署呼籲。不管梁振英的主觀意圖為何,其客觀效果只會是維持社會對立狀態,難以紓緩。
要改善行政立法關係,雙方的信任度必須有所提高。而信任度的提高,則必須有客觀的基礎。要取得突破,端視乎林太和她的新班子能否做到以下3點。
尊重制度程序 回應議員聲音
第一,新一屆政府必須尊重香港社會既有的核心價值和正常的制度程序。過去5年,梁振英政府之所以失去社會信任,正由於政府漠視核心價值,有權用盡,不時以長官意志凌駕正常的制度與程序,港視事件、港大副校長遴選風波均是顯例。崇尚法治自由、尊重制度程序,乃是香港社會的基石,不可或忘。林鄭月娥本人也應該汲取在興建故宮文化博物館風波的教訓,重視諮詢和透明度。只有當新班子重新展現香港管治的應有本色,自我制約,才可以逐步重建市民以至議會對政府的信任。
第二,新一屆政府必須尊重立法會內不同的政見和陣營。事實上,不同陣營和政黨反映了社會上存在着廣闊的政治光譜。重視不同陣營的意見,實際上就是重視各方民意。因此,當議員把不同聲音和訴求帶入議會時,新政府應積極聆聽、迅速回應,乃至與議員商議解決方法,而非像以往一樣採取迴避以至輕蔑的態度,與議員針鋒相對,甚至向民選議員提出司法覆核取消議席。若新政府願意改變作風,將會是修補行政立法關係的重要一步。
開放數據及提高透明度
第三,新政府須提高透明度,並樂於接受市民監察,更要在制訂政策上達到與民共議。過去5年我擔任立法會議員期間,經常感到政府在不少政策上拒絕交代詳細數據和資料,阻礙議員監察政府施政。即使在議會提出質詢,官員的答覆往往是答非所問,或是帶議員「遊花園」。例如較早前我在審核財政預算時要求教育局按以往做法提供詳細的空置校舍資料,當局竟然刻意迴避,在再三要求下仍拒絕提供相關資料。議員提出質詢也難以取得相關資料,更何况是一般市民了。事實上,林太在會面時也同意,開放數據和資料是國際趨勢,政府有責任提高透明度,讓市民有足夠資訊,共商各項政策的內容和方向。這不僅可以提高市民參與度,更可在政策制訂過程中吸納意見,理順官民關係。
信任是要逐步建立的,林鄭月娥的新班子倘能做到上述3點,行政立法關係便有可能解凍。林太採取的方法之一,是在上任之初,選擇市民共識最強的教育範疇,藉着尋求立法會批出50億元額外經常開支的撥款,嘗試突破行政立法不合作的僵局。這無疑是聰明的做法,但無論如何,理順行政立法關係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5年任期內,始終會碰到許多有爭議的事情。行政立法關係的真正改善,在於能夠在彼此爭論得臉紅耳熱之際仍能夠彼此尊重且不懷疑對方的動機。因此關鍵仍在於信任的建立,而信任必須有客觀的基礎。真正崇尚香港既有核心價值、尊重制度和程序、尊重議會不同陣營、提高透明度、回應市民關注,才可以恢復市民對政府的信任,甚至是對香港前途的信心。
作者是立法會教育界議員
[葉建源]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