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3名特首候選人同場電視辯論,就政治、經濟和社會民生事務展示理念與主張,鑑於每一個議題只有短短三兩分鐘,他們之間又要顧到針鋒相對,因此,若說透過辯論可以增加市民對他們的了解,幫助有限。昨晚這兩小時辯論,他們的一些陳述使人警覺若非選舉語言,而是在選舉之後仍然主導着政局發展,則所謂團結港人、團結香港將會只是為了選舉而操作的口號。
在辯論中,曾俊華不僅指林鄭月娥為「CY 2.0」,更表示擔心她會成為「撕裂2.0」。曾俊華在這次選舉中,一直自詡為可以給香港帶來團結,修補撕裂的人;林鄭月娥所獲580個提名,並無泛民陣營人士,近日,曾俊華陣營認為此乃林鄭即使當選,社會將繼續撕裂的理據。曾俊華在辯論中,進一步給林鄭貼上撕裂標籤,設若他認真有這想法,預示林鄭當選後社會的狀况,團結云云只是空談。
由辯論看誰在撕裂
曾俊華的提名,八成來自泛民人士,按他和曾營人士的邏輯,因為他得到泛民支持,亦得到部分非建制陣營人士支持,若他當選,社會將不再撕裂,曾俊華在辯論中,就說自己是「團結香港的人選」。這是曾俊華自我期許、主觀想像抑或有能力修補撕裂、促成團結,姑且不論;不過,按這個邏輯,構成社會撕裂的「主角」是泛民陣營,因為曾俊華得到他們支持,香港就不撕裂,林鄭得不到泛民陣營支持,就繼續撕裂,而且是「撕裂2.0」。
泛民是否認同他們乃構成撕裂的主要因素,立場不同認知各異,只是今次選舉操作,泛民被擺在撕裂社會的位置,泛民對此甘之如飴,抑或視之為負面標籤,大有討論空間。其實,得到泛民支持的候選人當選特首之後,就可以修補撕裂,團結香港?這個邏輯未經驗證,當然不能說絕對不可能,不過,在辯論中,看不到有人拿出調和建制與非建制,泛民與中央的矛盾、扞格以至對峙的具體構思和做法。光說不練,難言可信。
本港目前的特定時空,究竟誰在撕裂社會,講不清楚。期望以團結為己任的候選人,須注意操作撕裂之後,是否就能夠修補的問題;另外,期望辯論中的相互攻訐說法,只是選舉語言,選舉之後作廢,若非如此,3月26日投票之後,「香港團結」仍然茫無頭緒。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在辯論中,曾俊華不僅指林鄭月娥為「CY 2.0」,更表示擔心她會成為「撕裂2.0」。曾俊華在這次選舉中,一直自詡為可以給香港帶來團結,修補撕裂的人;林鄭月娥所獲580個提名,並無泛民陣營人士,近日,曾俊華陣營認為此乃林鄭即使當選,社會將繼續撕裂的理據。曾俊華在辯論中,進一步給林鄭貼上撕裂標籤,設若他認真有這想法,預示林鄭當選後社會的狀况,團結云云只是空談。
由辯論看誰在撕裂
曾俊華的提名,八成來自泛民人士,按他和曾營人士的邏輯,因為他得到泛民支持,亦得到部分非建制陣營人士支持,若他當選,社會將不再撕裂,曾俊華在辯論中,就說自己是「團結香港的人選」。這是曾俊華自我期許、主觀想像抑或有能力修補撕裂、促成團結,姑且不論;不過,按這個邏輯,構成社會撕裂的「主角」是泛民陣營,因為曾俊華得到他們支持,香港就不撕裂,林鄭得不到泛民陣營支持,就繼續撕裂,而且是「撕裂2.0」。
泛民是否認同他們乃構成撕裂的主要因素,立場不同認知各異,只是今次選舉操作,泛民被擺在撕裂社會的位置,泛民對此甘之如飴,抑或視之為負面標籤,大有討論空間。其實,得到泛民支持的候選人當選特首之後,就可以修補撕裂,團結香港?這個邏輯未經驗證,當然不能說絕對不可能,不過,在辯論中,看不到有人拿出調和建制與非建制,泛民與中央的矛盾、扞格以至對峙的具體構思和做法。光說不練,難言可信。
本港目前的特定時空,究竟誰在撕裂社會,講不清楚。期望以團結為己任的候選人,須注意操作撕裂之後,是否就能夠修補的問題;另外,期望辯論中的相互攻訐說法,只是選舉語言,選舉之後作廢,若非如此,3月26日投票之後,「香港團結」仍然茫無頭緒。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