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De Beers:中國流出假鑽 推二代鑑定機保商譽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13日 06:35
2017年03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奢侈商品價值非凡,往往惹來不法之徒大量生產贗品或仿造品,以獲取巨額利潤,女士們趨之若鶩的鑽石亦不例外。鑽石貿易及開採公司De Beers旗下國際鑽石分級與研究機構主席Jonathan Kendall(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發現近年有小量俗稱「假鑽」的合成鑽石流入天然鑽石市場,企圖魚目混珠,公司遂研發一部索價4.5萬美元(約34.9萬港元)的鑽石鑑定機,以遏止「假鑽」入侵鑽飾零售市場。


Kendall表示,合成鑽石絕非新鮮事,早於1950年工業界已經生產合成鑽石,用於切割、鑽孔或打磨等用途,不過,由於其外形及光澤與天然鑽石無異,難單憑肉眼辨真假,過去5年發現個別天然鑽石打磨工場流入「假鑽」。他表示:「印度作為打磨天然碎鑽石主要集中地,假鑽問題較為顯著,而且大部分是從主要合成鑽石生產國,即中國流出。」


由於「假鑽」本身具備工業用途,加上充當「真鑽」的需求殷切,據《合成鑽石全球市場分析及預測2015至2023報告》顯示,直至2023年,合成鑽石市場銷售將由2014年的157億美元(約1217億港元),將增長近一倍至288億美元(約2232億港元)。


工業用合成鑽流入印度

有見及此,De Beers最近成功研發第二代鑽石鑑定機,可於1小時內鑑別多達3600顆鑽石,鑑別效率較第一代鑑定機高出十倍,但索價卻較原有型號廉宜1萬美元,Kendall強調:「這個並不是圖利的項目,作為鑽石開採商,希望業界可以較低價錢購入機器,藉此保護鑽飾零售市場的聲譽」,針對近年「假鑽」充斥碎鑽市場,第二代鑑定機可鑑別細至三分之一的鑽石(一卡鑽石等於100分重量的鑽石),令鑑別結果更準確。


鑑定機擬低價售業界

Kendall稱,本港大型珠寶零售商如周大福(1929)目前亦有購置鑽石鑑定機,以防集團購入沒有投資價值的合成鑽石;部分珠寶零售商亦會向供應商施壓,要求他們出口鑽石前先為鑽石作真偽鑑定測試。現時集團已出售400至500部鑽石鑑定機,約三分之一用於中國市場。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