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衛計委:「二孩」刺激多生200萬 本世紀以來出生最多 「未來100年不缺人口」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1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12日 18:35
2017年03月12日 18: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衛計委昨日召開記者會,指自去年全面開放二孩政策後,「成效初顯,符合預判」,去年出生嬰兒1846萬,較對上5年的年均出生數多約200萬,是2000年以來出生規模最大的一年,而且未來100年中國都不會出現人口短缺的問題。


明報兩會報道組 北京直擊

「生育形勢完全符合預判」

昨日全國人大會議新聞中心舉行國家衛計委記者會 ,「二孩」政策最受關注。衛計委副主任王培安說,截至去年底,全國住院分娩的嬰兒活產數達1846萬,較對上5年的每年平均出生率多約200萬,是2000年以來出生規模最大的一年。他承認部分家庭仍不太願意多生,因為很多婦女生育後要面臨再就業的問題,同時嬰幼兒哺育資源不足及經濟壓力,也影響到生育動力。儘管如此,他認為二孩政策仍然「成效初顯,符合預判」。他指出,目前符合生二孩目標的人群是9000萬,由於多種原因,其中能夠生小孩的只有28%。而在「十三五」(2016至2020)時期,每年出生人口的規模是在1700萬至1900萬之間,「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生育形勢完全符合預判。」


將於貧困區加強推「大病保險」

王培安強調,「中國不缺人,不光是現在不缺,未來幾十年,未來100年都不會缺。到2030年峰值時期,我們有14.5億左右,到2050年還有14億左右人口,到本世紀末還有11億以上的人口。」他還說到了中國目前的人口結構,稱16至64歲的人群在中國佔79%,育齡婦女佔26%,都比歐美高,而歐美發達國家勞動年齡人口總數只有7.3億,但是產出勞動生產率比中國高得多,因此,以後科技水平發展了,中國還有很多替代的措施和辦法,勞動力的數量就更不是問題。


針對民眾「得重病沒錢醫」的問題,衛計委主任李斌則指出,今年將在貧困地區加大「大病保險」力度,對9種大病(食管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終末期腎病、兒童白血病和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等)的貧困病人進行集中救治;對一些臨牀急需、療效比較好、群眾負擔又比較重的藥品作國家談判,要降價在50%以上,總而言之,是要推進健康扶貧工程,解決好民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


(2017兩會專版)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