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昨日在全國人大記者會上表示,中國不想要亦「不需要」那麼多外匯儲備,稱儲備是「留着用」而不是「攢着看」的,呼籲市場不應「反應過度」,同時亦一一解答貨幣政策、匯率及資本管制等問題。有分析認為,中國外儲過多確是事實,但現時內地資本帳戶仍未真正開放,為避免資金大舉外流,人行須藉此向市場傳遞信心。
明報記者 尉奕陽 北京報道
今年2月,中國外匯儲備結束此前「七連跌」的勢頭,並在1月份跌穿「3萬億美元」後重新站上這一市場「心理關口」。周小川昨日在記者會上表示,雖然現時外匯儲備下降至3萬億,但仍屬全球第一,市場不應反應過度,外儲適當下降「沒什麼不好的」,人行自己也認為「沒有必要搞那麼多」。
廖群:中國只需2萬億外儲
中信銀行(國際)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若不考慮人民幣貶值造成的資金外流壓力,中國外儲確僅需要1.5萬億至2萬億美元。他表示,人行在人民幣貶值前確有主動減少外儲以回應市場對「未善用資金」的質疑,惟在貶值後開始採取措施防止資金外流過快,料人行此番表態或是要讓大家安心,傳遞「3萬億外儲仍屬較多」的信號。
周小川稱,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金融危機以來各國實行量化寬鬆(QE)政策,導致約4.2萬億美元「金融性資金」由發達經濟體流向新興市場,其中有三分之一流入中國,此類資金穩定性較差,故當發達經濟體開始復蘇時,包括中國在內的大量新興市場國家都有資金流出。
「使用外儲維護人幣匯率 利大於弊」
根據人行此前公布的數據,2016年全年中國外儲下跌約10%,國家外匯管理局發言人曾表示,外儲下降主要是因人行穩定人民幣匯率所致。人行副行長易綱昨日表示,使用外儲與維護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的整個過程利大於弊,對中國與國際社會都有好處。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周小川表示,美元指數波動會影響人民幣短期走勢,但隨着中國經濟趨穩,相信人民幣尚無貶值基礎,中期會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穩定。
對於內地近期收緊資本管制並限制中資企業對外投資,周小川表示,中國外商直接投資達1000多億美元,但有部分如投資體育、娛樂、俱樂部等不符合中國對外投資產業政策要求,盲目投資,有必要進行一定程度「政策指導」,但總體資本流動較為健康。星展銀行(香港)財資市場部董事總經理王良享表示,內地不可完全「落閘」限制資金外流,故只能通過調整稅收等軟性方式鼓勵資金回流。
此外周小川亦表示,「一行三會」及外管局已初步達成一致意見,擬對內地理財產品市場進行初步規範,惟暫無具體監管細節。
(2017兩會報道)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