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茶人茶事:熟茶的堆味與倉味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11日 06:35
2017年03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上一回,筆者談到「價格親民的熟茶」,那是認真品茗以外的不錯選擇。茶友日常上班,在茶水間能隨手抓點茶葉,泡一大壺,喝一大口,一點都不傷荷包,價格廉宜。


市場上,普洱茶發燒友(愛好者)一般都是比較少留意熟茶,因為能稱得上是普洱茶發燒友的,口味又豈能滿足於熟茶?因此,熟茶的定位,向來只是便宜的日常口糧茶,天天隨便喝都喝得起。


大廠較多資源減少堆味

由於熟茶經過人工發酵醇和,雖然口味不青澀了,但卻會出現一股像泥土般的氣味,悶悶的,那是一般茶友所認識的「堆味」。「堆味」是較難處理的,這也是大廠熟茶與小廠熟茶的顯著差異。筆者並不是說小廠熟茶就不可取,只是大廠有較多的資源和經驗豐富的發酵技師,故能夠掌握較佳的發酵條件與技術。


茶廠是企業,目的是賺錢,因此,有了提升熟茶的技術,能夠製作出近乎沒有「堆味」的新出廠熟茶,優質新熟茶的售價自然不會便宜。這也是大廠新出高端熟茶能夠賣上二百多至好幾百元人民幣一餅的原因。而小廠新熟茶,目前還停留在只是幾十元人民幣一餅的區域。


入倉得宜 添參香、棗香

不過,這些「堆味」並不永久,是可以轉化的。方法是透過入倉(快一些)或時間(慢一些)去慢慢散掉。如果是入倉熟茶的話,雖然時間上可以快一點去掉「堆味」,例如三至五年,但因為入倉後,出倉時一般會附有「倉味」(悶濕味),也許會更得不償失。


但只要「入倉」得宜且恰到好處的熟茶,經若干年退倉之後,不但沒有了「倉味」,在合適的濕度條件下,更可能同時或個別出現舊熟茶獨有的「參香」、「棗香」,那是相當引人入勝的舊茶香味。所以,今天才會有茶友不惜花數千元人民幣一餅的代價,追捧購買舊年代轉化優質的靚熟茶(配圖的紫天熟餅就是其中一款知名茶品)。


雖然熟茶口感醇和,但由於已經人工發酵了,後續陳化空間受限,市場價值不及生茶。一般而言,熟茶售價只能及同期生茶品的一半或更低的三分之一。因此,筆者在上一回已說明,熟茶只宜買來作權宜的飲料,與其本已立心存茶二十五年,倒不如一開始就存生茶。


(本文圖片由作者提供。作者是香港浮雲茶館館主)


文:浮雲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