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代:中國將建深海工作站 千米水下探採能源生物 具軍事用途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1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10日 06:35
2017年03月10日 06: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代表、深海載人裝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顏開詳解中國「深海太空站」計劃,指未來將建立一個海底工作站,可同時容納幾十人一起在海底停留數月,作科研用途。而據內地軍事網站報道,在軍用領域,深海工作站可被建成強大海底堡壘,具有無法替代的戰略作用。


可容數十人駐留數月

中國太空站「天宮二號」去年發射,未來在海洋中也要建「太空站」。科技部部長萬鋼今年1月在全國科技工作會議上表示,該計劃已列入中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全面啟動。《科技日報》引述在北京參加全國政協會議的顏開表示,建立「深海太空站」的難度並不亞於建立真的太空站,由於在海底停留的時間比較長,「深海太空站」可採用燃料電池或者核動力,甚至未來也有可能在海底發現新能源。


「1000米深的海底壓強是大氣壓強的100倍,這就相當於一個指甲蓋就承受了100多公斤重的壓力。」顏開說,這意味着未來深海工作站如果要下潛到1000米以下的深度,將需要尺寸大、質量輕、耐壓強度高的特殊材料,加工製造也很有難度。此外,還要解決深海通訊導航、精確操作控制等難題。


稱長遠可研「深海賓館」

顏開表示,深海工作站允許科學家在其中培育和研究深海生物,探索礦產、油氣資源,甚至尋找深海生物用於製藥研究。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未來還可以建立「深海賓館」,解決在海底長期住宿的問題,更可以發展「深海旅遊」。


深海工作站通過站載物理、化學、生物檢測系統及光、聲學觀察系統,直接操控所攜帶的無纜潛水器、水下吊車、有纜遙控作業潛水器及配套的作業工具,適應不同任務要求,成為在海底從事科學研究、資源勘探、檢修維修作業等的移動工作平台。目前除美俄等傳統海洋強國,挪威、荷蘭等歐洲國家都在開展深海工作站研究。由於深海通訊、目標識別、實時決策、作業操作、事故處理更為複雜,深海工作站將發揮不可替代作用。目前的發展方向,是在深海空間創造前所未有的工作環境,提升人員進入深海並實施長時間、大功率的作業能力,取得海洋科學、經濟、軍事等方面的效益。


據內地鼎盛軍事網報道,在軍用領域,深海工作站就是一座強大的海底堡壘,在海洋科學研究和海洋軍事鬥爭中,都有無法替代的戰略作用。報道指,在戰爭中,解放軍可用此部署反潛戰監視系統,探測敵方潛艇。


明報記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