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筆者近日赴京公幹,離港時循例到銀行兌換人民幣。不過在京數日,卻驚訝地發現原來今時今日在內地生活,衣食住行都幾乎可以不用帶銀包,因為所有的日常消費都可以用騰訊(0700)的微信支付來結帳。當一手拿着打開微信支付功能的手機,再看看另一手拿着的幾張「毛主席」(100元人民幣的別稱,因鈔票上印有毛澤東頭像),不禁慨嘆,「毛主席」的地位,正逐漸被騰訊主席馬化騰所取代。
現時打開微信的電子支付界面,或許會被其覆蓋的範圍所驚嘆。從繳交水電費,到訂機票酒店,從網購外賣,到星巴克買咖啡,全部可以透過微信支付實現,筆者試過走入內地一間麥當勞,竟然聽到店員在喊着「可以用微信支付,不用排隊」,實在不禁莞爾,心想「即是毛主席就要排隊」!
港電子支付 落後內地太多步
令筆者更有感觸的還有兩件事。出發前早聽聞北京call車難,所以特地下載了內地call車軟件滴滴打車,然後每次利用這軟件,坐車到達目的地後,司機從不會告訴筆者要付多少車費,而是直接說再見,原因很簡單,因為車門剛開,手機便收到短信,原來微信錢包已自動支付車費,免卻了掏錢包、等找續的過程。
說實話,剛開始時真是適應不來,還是會習慣把錢包掏出來,到手機震了一下,才想起「啊!原來已付了錢」。
另一件令筆者感慨良多的是某日與內地朋友食飯,酒過三巡後準備結帳,當筆者還打算問「每人夾幾多時」,卻發現全桌朋友個個都在低頭按手機,原來他們都在透過微信向友人「轉帳」,當我還在傻傻地拿着那張毛主席,竟然還要被朋友調侃「太out啦!」
對比內地,香港的電子支付確實是落後了不知多少步。馬化騰日前也為此大吐苦水,稱由於香港能提供網上支付的地方太少,導致微信支付在香港推廣緩慢,現時微信支付在港使用率最高的用戶是內地遊客;他更指香港銀行不了解電子支付在內地的普及,間接影響到香港電子支付發展。
回內地不用「國貨」十分不便
既然提到馬化騰,也應該說說馬雲的「支付寶」,筆者上述日常體驗不代表支付寶使用率不高。事實上,可以透過支付寶結帳的範圍甚至遠多於微信。現時阿里巴巴打造的「金融生態圈」也較騰訊完善,只不過微信以社交生活為主,所以日常生活上使用微信支付的機會才會較以金融為主的支付寶多。
不過,話說回來,馬化騰和馬雲之所以能在社交平台、電子商貿、電子支付等範疇搞得有聲有色,某程度上不是因為中國有13億龐大人口,而是政府製造了一個封閉的市場,減少了競爭對手。因為當筆者享受着微信支付給予的消費便利的同時,卻也受到內地網絡管制的煎熬。眾所周知,在內地很多海外網站不翻牆就上不了,facebook、Google不能用,香港人慣用的Hotmail、Gmail也要等很久才有反應。這種情况,在全國兩會期間更甚。
封閉市場 造就BAT崛起
這幾日來,筆者身處其中,Line不能使用、WhatsApp無法收發圖片,能夠「正常運作」的只有微信,因為上不了Gmail,筆者要臨時開通騰訊的QQ郵箱才能收發電郵。北京空氣差,想買部空氣淨化機,Amazon就別指望了,去淘寶吧!要上網查點資料,上Google是癡人說夢,上百度才是正途。所以這幾天,筆者一切網上活動都只有使用「國產貨」,在這種官方間接強迫之下,能選擇的就只有這些,又怎會不令微信或淘寶能短時間在內地迅速崛起呢。
[李曉佳 財經澡堂]
現時打開微信的電子支付界面,或許會被其覆蓋的範圍所驚嘆。從繳交水電費,到訂機票酒店,從網購外賣,到星巴克買咖啡,全部可以透過微信支付實現,筆者試過走入內地一間麥當勞,竟然聽到店員在喊着「可以用微信支付,不用排隊」,實在不禁莞爾,心想「即是毛主席就要排隊」!
港電子支付 落後內地太多步
令筆者更有感觸的還有兩件事。出發前早聽聞北京call車難,所以特地下載了內地call車軟件滴滴打車,然後每次利用這軟件,坐車到達目的地後,司機從不會告訴筆者要付多少車費,而是直接說再見,原因很簡單,因為車門剛開,手機便收到短信,原來微信錢包已自動支付車費,免卻了掏錢包、等找續的過程。
說實話,剛開始時真是適應不來,還是會習慣把錢包掏出來,到手機震了一下,才想起「啊!原來已付了錢」。
另一件令筆者感慨良多的是某日與內地朋友食飯,酒過三巡後準備結帳,當筆者還打算問「每人夾幾多時」,卻發現全桌朋友個個都在低頭按手機,原來他們都在透過微信向友人「轉帳」,當我還在傻傻地拿着那張毛主席,竟然還要被朋友調侃「太out啦!」
對比內地,香港的電子支付確實是落後了不知多少步。馬化騰日前也為此大吐苦水,稱由於香港能提供網上支付的地方太少,導致微信支付在香港推廣緩慢,現時微信支付在港使用率最高的用戶是內地遊客;他更指香港銀行不了解電子支付在內地的普及,間接影響到香港電子支付發展。
回內地不用「國貨」十分不便
既然提到馬化騰,也應該說說馬雲的「支付寶」,筆者上述日常體驗不代表支付寶使用率不高。事實上,可以透過支付寶結帳的範圍甚至遠多於微信。現時阿里巴巴打造的「金融生態圈」也較騰訊完善,只不過微信以社交生活為主,所以日常生活上使用微信支付的機會才會較以金融為主的支付寶多。
不過,話說回來,馬化騰和馬雲之所以能在社交平台、電子商貿、電子支付等範疇搞得有聲有色,某程度上不是因為中國有13億龐大人口,而是政府製造了一個封閉的市場,減少了競爭對手。因為當筆者享受着微信支付給予的消費便利的同時,卻也受到內地網絡管制的煎熬。眾所周知,在內地很多海外網站不翻牆就上不了,facebook、Google不能用,香港人慣用的Hotmail、Gmail也要等很久才有反應。這種情况,在全國兩會期間更甚。
封閉市場 造就BAT崛起
這幾日來,筆者身處其中,Line不能使用、WhatsApp無法收發圖片,能夠「正常運作」的只有微信,因為上不了Gmail,筆者要臨時開通騰訊的QQ郵箱才能收發電郵。北京空氣差,想買部空氣淨化機,Amazon就別指望了,去淘寶吧!要上網查點資料,上Google是癡人說夢,上百度才是正途。所以這幾天,筆者一切網上活動都只有使用「國產貨」,在這種官方間接強迫之下,能選擇的就只有這些,又怎會不令微信或淘寶能短時間在內地迅速崛起呢。
[李曉佳 財經澡堂]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