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3年來首現貿易逆差 春節因素原料漲價 分析:料難持續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9日 06:35
2017年03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中國海關總署昨日公布的2月份進出口數據超出市場預期,以人民幣計,出口按年增長4.2%遜預期,進口則按年大增44.7%,大幅高於預期,因此令當月出現3年以來首次貿易逆差。不過分析認為,2月有農曆新年因素及大宗商品價格比去年同期大升的特殊情况影響,故逆差料不會持續,也難改變目前人民幣跌勢。


明報記者 陳子凌、顧冷冰

數據顯示,2月出口按年增長4.2%,低於預期的14.6%以及1月的15.9%;進口升44.7%,遠勝預計的23.1%和1月的25.2%。受進口意外暴漲影響,2月出現603.6億元(人民幣.下同)貿易逆差,市場預期為順差1725億元,這也是自2014年2月以來,中國首次出現貿易逆差。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認為,剛過去的農曆新年是今次出現貿易逆差最為關鍵的因素,另外,雖然2月進口量有增加,但大宗商品價格上升的因素比數進口量對貿易逆差的影響更大。


分析:春節錯位影響大

鄧海清解釋,從1月份與2月份數據看,企業春節前提前安排出口,導致1月出口激增;而在春節後才進口生產原材料,導致2月進口激增。此外,與去年初相比,原材料進口價格飈升,是導致進口增幅驚人的最主要原因。據統計,今年頭2個月,進口鐵礦砂價格上漲83.7%,原油價格上漲60.5%,煤價上漲1.1倍,成品油價格上漲48.6%。


鄧海清又稱,如果只看進口數量,進口回暖的幅度要小很多,至於出口增速不及預期其實也只是與春節前有關,從1月與2月累計來看,外貿正在回暖是毋庸置疑。海關總署統計,累計今年首兩個月,出口按年增長11%;進口則按年增長34.2%。


外貿波動大 人幣難言轉向

另一方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稱,2月份出現時隔3年的貿易逆差,只是因為偶然的特殊因素,像春節錯位等影響,所以這種情况不具持續性,因此對人民幣匯率影響亦有限,難令匯率出現波動變化。鄧海清則預計,農曆新年因素消失之後,貿易差將恢復正常,可以預計3月會再度出現貿易順差。不過,如果將剛公布的2月外匯儲備與貿易數據一起分析,由於顯示了人行未有在2月份干預市場,或意味着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已得到充分釋放,貶值趨勢或屆尾聲,然而他強調,貿易和外儲數據具有較強波動性,不能單憑1月及2月便能明言匯率已經轉向。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