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冠一﹕油價轉勢 言之尚早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8日 06:35
2017年03月08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美國前總統奧巴馬任內強調「新經濟」思維,為科網企業帶來第二個春天,其環保政策亦為新能源行業帶來無限憧憬。不過,新上任的總統特朗普則傾向復辟「舊經濟」,因為他側重就業,尤其是工業方面;對特朗普來講,以化石燃料為生產代價換取經濟復蘇,根本沒有懸念。


特朗普復辟「舊經濟」幫助有限

特朗普甫上任即簽署行政指令,恢復美加跨境的大型輸油管項目;據聞他又有意大削環保局預算,彌補額外國防預算與基建救國大計涉及的龐大開支。按常理推斷,石油市場的慘淡日子應該已成過去,然而,這並不代表油價轉勢反彈的時機已經成熟。


雖然油組(OPEC)與包括俄羅斯在內的多個非油組產油國,去年底落實有限度減產的協議,一度令國際油價反彈近兩成。但紐約WTI期油價格在每桶56美元遇上阻力、倫敦布蘭特期油亦在60美元止步,相信這跟美國未有參與減產協議,這段日子趁機增加石油出口以搶佔市場份額有關。


沙特全線減價 保一哥地位

在石油市場中舉足輕重的沙特阿拉伯日前忽然宣布,4月份期油價格全線減價,每桶較期油指標價格低15至30美仙。沙特此舉無疑要奪回因減產而喪失的市場份額,但風險是可能觸動其他產油國神經,引發新一輪減價戰,抵消了原本藉聯合減產以穩定油價的原意。24產油國減產協議最終有多大作用?還有可能落實第二輪減產嗎?實在值得懷疑。


也難怪沙特反應如此敏感,因為根據沙特研究機構Joint Organizations Data Initiative發現,俄羅斯去年12月的每日產油量,已達到1049萬桶,規模超逾了沙特的1046萬桶。再者,同為油組成員國的伊拉克與伊朗,產油量雙雙急增。國際能源署(IEA)估計,5年後兩伊合計的產油量,將超過900萬桶,規模絕不亞於沙特。


美國加大產量 抵消油組減產威力

更重要的是,緊隨俄國與沙特的全球第三大產油國是美國,12月份每日產油量達880萬桶,且預期正快速增長。根據IEA估計,非油組產油國的產油量將會大增,當中美國頁岩油氣商的潛力不容忽視。有理由相信,油組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力已今非昔比;在沙特阿美(Saudi Aramco)完成IPO上市之前,估計國際油價仍只會繼續窄幅波動,但往後日子美俄在國際石油市場方面,如果無法或不願意跟油組協調的話,國際油價要確認轉勢向好,難言樂觀。


■本周環球金融市場預測:

WTI(期貨):52.00至56.00美元

加元(現貨):1.3200至1.3450加元

恒指(現貨):23475至24175點

轉載自《王冠一財經頻道》周一會員通訊;更多數據可參考《冠一多空指標》(www.c1syndex.com)

王冠一財經頻道創辦人 wongsir.com.hk

[王冠一 國際財經]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