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高鐵通關勿鑽牛角尖 政府須盡早提案討論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7日 06:35
2017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預期明年第三季通車,惟是否實施「一地兩檢」懸而未決,近日北京「兩會」會議,內地相關人士答覆記者提問時,披露了一些情况和信息,使事態再受關注。由於高鐵效能和效益須「一地兩檢」才得以最大程度發揮,鑑於諮詢和立法程序需時,政府須盡快提出方案,供社會討論和爭取支持,使通車之日,「一地兩檢」可以同時實施。


通關安排十分敏感

情緒氣話難解分歧

近日,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夢恕在北京就高鐵香港段事宜答覆記者詢問,他不談「一地兩檢」等具體安排,只說「中央對香港已經太嬌慣」,表示基於「鐵路的要求,以後高鐵都不需要檢」,云云。過去幾年,特區政府一直說與內地討論爭取實施「一地兩檢」,王夢恕是高鐵工程事宜的專家,就通車安排涉及的政治關注和法律爭議,未必透徹掌握,所謂「鐵路拉通、不需要檢、開過去就是了」等說法,顯示他對通車安排的敏感性,處於狀况以外;至於說到「香港嬌慣了」,此乃反映近年內地一些人情緒上對香港不耐煩,惟這種取態無助彌合兩地扞格分歧,像王夢恕這樣有身分的人,若能更理性體待內地與香港之異同,可以起到更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關於高鐵香港段通關安排,歷來各方面提出過多種模式,其中「兩地兩檢」分別在內地和本港檢查,耗費時程,使高鐵速度失去意義;「一地檢」則是內地授權港方代內地執行在港通關事宜,不過,從政治和法律角度審視,涉及資料互換(包括國家安全資料)和在港實施內地法律等安排,會引發更大爭議;「車上檢」則是廣州或深圳來港車程短促,無足夠時間為旅客辦理手續。高鐵主要優點是快速便捷,各個可能模式之中,「一地兩檢」被認為最能發揮高鐵的效能和效益,具體安排和實際操作亦較易處理,只要符合《基本法》和「一國兩制」原則,應屬較恰當選擇。


深圳灣口岸早已實行「一地兩檢」,當年中央授權港方人員在內地境內執法,若容許內地人員在西九高鐵總站範圍執行,形式是「深圳灣口岸模式」主客易位而已。不過,本港整體氛圍對內地法律,特別是對內地人員在港執法,缺乏信心和抗拒;銅鑼灣書店事件,大多數人認定內地人員來港執法,侵損港人的基本權利和自由,引發極大反響和憂慮,類似事例,使許多人對內地人員來港就高鐵通關事宜執法,難以平常心體待。銅鑼灣書店等事件是壞經驗,值得警惕和密切監察,不容許再次發生,然而事態也不宜無限上綱上線,更不應該藉此割裂內地與本港連繫。


「一地兩檢」便捷可行

放下「心魔」理性體待

目前還不知道西九總站通關將採用什麼模式,從已知各個方案比對,「一地兩檢」因為有深圳灣口岸模式參照和可行性較高,相信當局正在朝這個方向操作。設若如此,內地人員的執法範圍須受到嚴格規限,杜絕他們在本港其他地區執法;這個規限十分重要,須明確和堅決執行,不能有任何酌情彈性。另外,內地人員在指定範圍內,只能行使邊檢、檢疫和貨物清關3方面權力;內地人員不應該有刑事辦案權力,即使發現「問題人物」,也無權和不得抓捕,只能透過一定程序(例如港方人員適度介入)處理。


這方面程序,航空公司的做法可以參考。航空公司有責任確保旅客有目的地入境許可,否則可以拒絕旅客登機,若旅客到達目的地後被拒絕入境,航空公司有責任把旅客送回出發地;西九總站「一地兩檢」安排,若受託第三方(保安公司)在西九總站負責檢查旅客,確保旅客在進出內地時符合內地法律,則內地人員在本港範圍採取拘捕行動一幕,就可以避免。


諸如此類操作,說明只要從更寬廣角度審視西九總站的通關安排,可以紓解對內地人員在港執法的疑慮。許多人對「一地兩檢」不放心,源於對內地法律、法制和執法缺乏信心,特別是內地一些執法人員的以權牟私和胡作非為,港人多有認知並恐懼,在可見將來,這種氛圍難望消除,只能靠內地執法人員以工作表現,改變港人的觀感。駐港部隊在港快將20年了,雖云封閉式管理,與社會市民較少接觸,惟他們紀律嚴明,遵守香港法律,贏得口碑和正面評價,若日後落實「一地兩檢」,內地執法人員可以怎麼做,駐港部隊是一個好事例,值得參照。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