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凱平:公營中醫診所納公營體系 踏出中醫公營化的第一步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7日 06:35
2017年03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早前趙永佳教授與施德安先生在《明報》撰文〈中醫人手過剩?從需求角度看醫療人力資源問題〉(2月20日),當中提及了「中醫一直不被納入公營醫療系統,但出現人手過剩的問題,西醫主導公營醫療服務,卻一直人手短缺」,並建議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體系,以助紓緩公營醫療系統的壓力。「公營醫療」是公營服務之一,由政府透過公營機構(衛生署與醫院管理局),以非自負盈虧的形式提供服務。其服務的費用幾乎由政府全部負擔(約93%左右),分為基層醫療(即一般普通科)、中層及第三層醫療(即住院和專科),及延續服務(即康復及長期住院),旨在確保所有人皆可得到醫療服務,是香港各種社會保障之一。


中醫納公營體系 早已是既定政策

中醫納入公營醫療體系,在2001/02年度的施政報告裏已經是既定的目標,後來更成為政府的重要政策,而公營中醫診所是第一步。在2003年香港已經有公營中醫診所(public Chinese medicine clinics, CMCs),也就是現今的18間中醫教研中心。與公營西醫診所不同的是,除了醫療以外,公營中醫診所尚要承擔教學(香港3所大學的中醫本科生見習、實習及其畢業後3年的醫師培訓任務)與研究工作。


公營中醫診所實際不屬公營體系

從政府在市民(包括綜援人士)於公營中醫診所每次就診收費及所需成本上的補貼、政府公務員醫療福利、公營中西醫診所收費、醫管局標準服務、經常政府補助,及公營醫療系統員工編制、薪酬及待遇等方面來看,這些公營中醫診所實際上不屬於公營醫療體系!當中最重要的關鍵,是政府為了控制醫療開支,把這些診所以自負盈虧的形式經營,且不納入醫院管理局或衛生署的正規架構及服務(註)。因此,診所只能以提高市民就診費用、壓抑各級中醫師與中藥人員待遇與福利、降低藥物成本等三方面控制成本。而中醫藥人員待遇福利低,導致人才不斷流失,2013年10月8日《明報》一則名為〈醫管局中醫師鬧人才荒〉報道,其中當時任職醫管局中醫部主管謝達之博士就表示,公營中醫診所面臨「難內地挖角」及本地畢業生不少人會轉投私營或大學診所的問題。本人在公營中醫診所任職中醫服務主任(CMCOS)已近6年,在此藉過去診所的經驗,就如何把中醫納入公營醫護體系提出一些建議。


中醫診所納公營醫療 助減西醫負擔

公營中醫診所納入公營醫療體系的目的,是令相當一部分患有疾病而經濟上有困難的市民,在政府合理的資助下,於基層醫療上能減輕對西醫的依賴,透過中醫即能解決或減輕自身的疾病,以紓緩目前公營西醫的負擔及補充西醫醫護人手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透過公營醫療體系的管理與資助,更好地規範目前的公營中醫診所,令其更專注於中醫專業,而不是以「商業運作」為原則,並有效地解決當前這些診所出現的問題,以提高其醫、教、研三方面的質量與效率。為此,政府亟需重新分配醫療資源,把中醫正式納入公營醫療體系,撥出應有的財源與支持給中醫,以「優化中醫藥」為重要目標,如此才可能令中醫藥在公營醫療體系發揮真正的作用。


政府補貼 令市民享真正公營中醫

在中醫藥納入公營醫療體系下,針對目前18間中醫教研中心:其一,統一市民在公營中西醫診所每次就診所需成本的資助或補貼比例,並統一各公營中醫診所的各項中醫診療收費(包括中醫各科及其專家收費);其二,低收入人士、長期病患者及貧困年長病人,符合醫療費用減免機制者,在18間公營中醫診所內也可以享用費用減免服務;其三,把公營中醫診所的醫療服務納入醫管局的標準服務,並令全體的政府公務員享有中醫藥醫療福利服務;其四,把公營中醫診所的中醫藥人員納入公營醫療體系的編制,提升及統一其薪酬、升遷(評核)、工時、福利(如年假、約滿酬金、各種津貼等等)及「長約」制度等至合理水平;其五,目前中醫診所的本地培訓及考核制度,較偏重於「中醫學西醫」,若能重新檢視「中醫學中醫」以提升各級中醫師對中醫理論及思維的認識及其在臨牀上的運用,將可在臨牀上發揮更大的中醫特色,為病人帶來更高的療效;其六,檢討中醫藥人員的職稱及評核制度,加強其中藥傳統鑑別、炮製及製劑等方面的培訓及考核機制,設立中央藥房,針對重要常用藥材進行統一採購、評估及檢測,以控制藥物來源、質量及成本,並以發揮中醫藥固有的最大特色與作用為目標。


香港的醫療同時擁有中醫與西醫,這是世界上少有的;而政府早已經把中醫納入公營醫療體系作為施政目標。上述經驗與建議,希冀有助政府具體踏出第一步,並成為未來中醫院經營模式的重要經驗,令日後更多市民能真正受惠,也令香港的中醫能發展出真正的中醫特色,成為香港醫療的另一個重要標誌。


註:李凱平,〈香港公營中醫診所應納入公營醫護體系〉,《香港中醫雜誌》,2017年第12卷第1期

作者是靈實中大中醫教研中心中醫服務主任兼高級中醫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