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摩根大通朱海斌:人幣受壓走資持續 內地宜加快改革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6日 18:35
2017年03月06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若美國聯儲局本月中宣布加息,人民幣兌美元的息差優勢將進一步收窄,增加人民幣的貶值壓力,對中資股有相當不利的影響。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預測,今年內地將繼續面對資金外流的壓力,料在岸價今年底將貶至7.1元人民幣兌每美元的水平。面對眾多挑戰,他期望中央能夠在各方面加快改革,為內地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
明報記者 葉創成
瑞信大中華證券研究董事何偉華在上期《Money Monday》封面故事接受訪問時表示,雖然他預測港股短期升浪未完,惟他亦警告,一旦人民幣匯價再度轉弱,便反映市場情緒出現變化,屆時港股或會掉頭下跌,建議投資者在追逐是次升浪時要睇位落車。
結果,人民幣在岸價於上周二低見6.8640水平後,上周三至周五便連升3日,收報6.9040,反映人民幣全周貶值0.5%;影響所及,恒指於上周四早段高見24,080點後,持續受壓,周五收報23,552點,兩個交易日內從高位大跌528點或2.2%。人民幣在岸價下跌,相對應的是美元匯價轉強,美匯指數上周累升0.4%,收報101.54,而其背後的根本原因是市場對美國的加息預期升溫。
人幣貶 去年走資料逾5000億美元
事實上,隨着美國聯儲局於2014年完成退市結束量寬(QE),市場已預期當局將開啟加息周期,美元匯價重拾升軌,而當局於2015年底及2016年底兩度加息,亦令美元強上加強,故中國於2015年8月實施匯改,人民幣匯價不再緊盯美元後,貶值壓力亦一直揮之不去,連帶亦出現資金外流的壓力。
朱海斌分析,雖然內地去年錄得約2000億美元的貿易順差,惟去年底的外匯儲備反而較2015年底下跌逾3000億美元,反映去年外流的資金高達5000億美元,雖然已較2015年的7000億美元略有減少,但金額仍然龐大。朱海斌表示,中央今年已收緊資金外流的限制,例如換匯方面,雖然內地居民每年換匯限額維持5萬美元不變,惟換匯者須表明只作經常帳而不作資本帳用途,即不可用於購買海外物業、證券及投資類保險。
通脹帶動 內地經濟增長加快
另外,在企業層面,去年11月已推出新措施,限制大額海外投資,特別是房地產及非核心業務等領域;彭博早前更曾報道,中央正在考慮,如有需要將要求國企強制結匯,即要求國企把經常帳交易所得的美元必須兌換為人民幣。上述反走資的措施多管齊下,令人民幣匯價於今年首兩個月穩定下來。不過,上述行政手段只可產生短期效用,人民幣匯價中長線始終要由經濟基本因素及市場力量決定。朱海斌稱,美國經濟增長動力理想,歐洲經濟亦有復蘇苗頭,內地資金到有關市場尋找投資機會實屬正常,他相信,中央要扭轉內地資金外流的趨勢,關鍵是內地經濟健康發展,並且創造足夠的投資機會。
事實上,今年首兩個月人民幣匯價跌勢喘定,與內地經濟增長回穩亦有一定關係。朱海斌分析,過去幾個月內地公布的製造業及服務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均理想,通脹亦有升溫迹象,料內地今年名義經濟增長率(Nominal GDP Growth Rate)可達10%,當中實質經濟增長率(Real GDP Growth Rate)達6.6%,通脹則上升3.4%至3.5%。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內地實質經濟增長率為6.7%,故若今年實質經濟增長率為6.6%,同比增長屬放緩,只是靠通脹升溫令名義經濟增長率加快,並不健康。朱海斌指出,內地通脹包括生產物價指數(PPI)及消費物價指數(CPI)兩大範疇,他預測今年PPI按年增長5%以上,呈先高後低;而CPI按年增長不高於2.5%,惟卻屬先低後高。
PPI料見頂回落 CPI接力向上
「過去幾個月內地PPI不單由負轉正,並且升幅加快,今年1月上升6.9%後,我們預測2月會錄得7.7%的升幅,但相信便是這周期的高點,今年餘下時間升幅將會逐步回落。為什麼這樣預測呢?因為如果把PPI細分的話,我們會發現非常明顯的一個現象,反映原材料、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游PPI按年增長得非常快,現在慢慢開始傳導至製造業的中游PPI,但代表消費品的下游PPI同比增長不足1%,仍然非常疲弱。我們不相信資源價格可以進一步大幅上漲,故預測與資源價格關連度高的PPI也會見頂回落(見圖)。
「作為比較,CPI最大組成部分基本上是食品價格,我們並不認為食品價格短期具備快速增長的壓力,故上半年CPI應該維持在2%附近。不過,CPI裏面亦包括天然氣、電價及水價,這些價格今年料出現一些市場化調整,更重要是,隨着去年房地產價格大幅上升,今年下半年租金料將跟着向上,此因素會反映在CPI上面,故我們預測今年全年CPI將先低後高。」
通脹若超預期 人行料將加息
隨着內地PPI增幅料於2月見頂回落,中央像過去幾個月一樣靠推高通脹拉動名義經濟增長率的邊際效益亦會遞減;有見及此,朱海斌期望中央在四方面加快改革,為經濟注入新動力(見列表)。
另《Money Monday》分析,假如日後內地CPI升勢高於預期,料人民銀行將收緊銀根打擊通脹,此舉肯定不利股市及樓市等資產價格表現,建議讀者今年密切留意該數據的變化。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