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郭樹清仍是建行(0939)董事長時,內銀股平均股價對帳面值達兩倍之多,已是等閒之事。現在身分一轉,郭樹清重返金融體系,由銀行領導者,搖身一變成為銀行業監管第一把手,可惜今時不同往日,現在的內銀股平均股價對帳面值卻已縮水了超過一半,只有大約0.9倍左右而已。
郭樹清標誌着內地銀行業近20年最光輝一頁,他昔日代表的光輝確實令市場回味無窮,並且投射到一個共識:郭樹清復出,意味着內地銀行業有望重現生機。內地要衡量監管領導稱職與否,往往是着重功績,對於作為銀監會領導而言,敢肯定,他的功與過,必然會被聯想到內銀股的股價表現身上。既然如此,郭主席要贏取這些人的掌聲實在太容易,那就是用盡各種政策,令市場覺得內銀有概念,有前景:例如陸續搞分拆、陸續進行鼓勵銀行業跨業經營、甚至引進互聯網巨企,大賣互聯網、新經濟、智能銀行概念等等。
很多人認為,今時今日在內地當證監會第一把手,比管理銀行監管系統更困難,其實不然。首先,股市兩年前才爆破得舉世矚目,印象尤深底下,市場仍會存在一定警覺性。反之,內地銀行問題說了好幾年,有偶爾隱患浮現但未盡清理,而且比起股市,內地根本是不容銀行業出亂子。其次,證券及期貨監管者可以從槓桿管起,收縮相關融資,穩住潛在問題根源,但內銀不能大幅削減借貸,否則的話它們的盈利及國家經濟均會受損,尤其生來就是要為人民服務的國有商業銀行。
郭樹清標誌內銀光輝歲月
東亞(0023)中國業務去年的不良貸款比率超過2.5%,難道東亞的風險管理比內地二、三線銀行更不濟嗎?假設將監管者比喻為公關的話,處理棘手問題大概只有兩套標準:(一)盡快揚聲,將問題曝光,並且極速拆解;(二)將問題拖延,令整個市場關注的題材由不斷發酵,變成為沉悶到再沒有發掘的空間,甚至成為了生活的既定一部分。很明顯,在處理壞帳及頗多風險問題上,監管者很多年前都是採取後者,直到近期才有相對上的轉變。
去年的一個忽然貨幣寬鬆,內地廣義貨幣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升,內地整體債務佔GDP比重又創出了新高。郭樹清如果要肩負為內地銀行去槓桿的話,比央企任何一位領導都要來得困難,皆因內地銀行經過多年進化、創新,已經是銀行體系之內再另有銀行,前者是正統,後者是影子,與保險、資產管理、證券等等聯成一個關係網,原本一筆正常貸款,經過幾個不同行業之後,已經不再是貸款,有可能列為壞帳,更有可能已成為投資產品入帳。
習總金融班底 近年最強
黃奇帆、楊雄、朱小丹等地方經濟及金融搞得好的原地方領導,已先後上調至人大財經委,再加上郭樹清,習主席的金融班底可算是近年最強。產能過剩行業,由於搞了個供給側改革,很多落後產能及企業被淘汰,一時之間變得朝氣勃勃,基於內地五大銀行仍具備實力,中小型及地方銀行才最具備拆彈的迫切性,畢竟,中國內地除了1家央行、3家政策性銀行(國開行、進出口行和農發行)、1家專業銀行(郵儲行)、5家國有商業銀行(中工建交農)及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外,還有137家城市商業銀行、224家農村商業銀行及1519家村鎮銀行,還未計外資及合資銀行,良莠不齊,極待去蕪存菁,似乎供給側改革政策,會在某種形式下引伸至內銀業身上,此舉或成龍頭內銀股股價轉強的靈丹。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郭樹清標誌着內地銀行業近20年最光輝一頁,他昔日代表的光輝確實令市場回味無窮,並且投射到一個共識:郭樹清復出,意味着內地銀行業有望重現生機。內地要衡量監管領導稱職與否,往往是着重功績,對於作為銀監會領導而言,敢肯定,他的功與過,必然會被聯想到內銀股的股價表現身上。既然如此,郭主席要贏取這些人的掌聲實在太容易,那就是用盡各種政策,令市場覺得內銀有概念,有前景:例如陸續搞分拆、陸續進行鼓勵銀行業跨業經營、甚至引進互聯網巨企,大賣互聯網、新經濟、智能銀行概念等等。
很多人認為,今時今日在內地當證監會第一把手,比管理銀行監管系統更困難,其實不然。首先,股市兩年前才爆破得舉世矚目,印象尤深底下,市場仍會存在一定警覺性。反之,內地銀行問題說了好幾年,有偶爾隱患浮現但未盡清理,而且比起股市,內地根本是不容銀行業出亂子。其次,證券及期貨監管者可以從槓桿管起,收縮相關融資,穩住潛在問題根源,但內銀不能大幅削減借貸,否則的話它們的盈利及國家經濟均會受損,尤其生來就是要為人民服務的國有商業銀行。
郭樹清標誌內銀光輝歲月
東亞(0023)中國業務去年的不良貸款比率超過2.5%,難道東亞的風險管理比內地二、三線銀行更不濟嗎?假設將監管者比喻為公關的話,處理棘手問題大概只有兩套標準:(一)盡快揚聲,將問題曝光,並且極速拆解;(二)將問題拖延,令整個市場關注的題材由不斷發酵,變成為沉悶到再沒有發掘的空間,甚至成為了生活的既定一部分。很明顯,在處理壞帳及頗多風險問題上,監管者很多年前都是採取後者,直到近期才有相對上的轉變。
去年的一個忽然貨幣寬鬆,內地廣義貨幣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進一步提升,內地整體債務佔GDP比重又創出了新高。郭樹清如果要肩負為內地銀行去槓桿的話,比央企任何一位領導都要來得困難,皆因內地銀行經過多年進化、創新,已經是銀行體系之內再另有銀行,前者是正統,後者是影子,與保險、資產管理、證券等等聯成一個關係網,原本一筆正常貸款,經過幾個不同行業之後,已經不再是貸款,有可能列為壞帳,更有可能已成為投資產品入帳。
習總金融班底 近年最強
黃奇帆、楊雄、朱小丹等地方經濟及金融搞得好的原地方領導,已先後上調至人大財經委,再加上郭樹清,習主席的金融班底可算是近年最強。產能過剩行業,由於搞了個供給側改革,很多落後產能及企業被淘汰,一時之間變得朝氣勃勃,基於內地五大銀行仍具備實力,中小型及地方銀行才最具備拆彈的迫切性,畢竟,中國內地除了1家央行、3家政策性銀行(國開行、進出口行和農發行)、1家專業銀行(郵儲行)、5家國有商業銀行(中工建交農)及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外,還有137家城市商業銀行、224家農村商業銀行及1519家村鎮銀行,還未計外資及合資銀行,良莠不齊,極待去蕪存菁,似乎供給側改革政策,會在某種形式下引伸至內銀業身上,此舉或成龍頭內銀股股價轉強的靈丹。
著名獨立股評人
[胡孟青 青出於婪]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