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為杜絕騙貸行為,信貸資料機構環聯將推出新版本的「破產評分」,希望協助銀行了解借款人突如其來的行為改變,辨識破產風險,尤其是刻意「漂白」自己的信貸評分以騙取貸款的人士。
環聯早在2015年便推出破產評分,但今年的新版本將加入借貸人24個月的歷史數據,並且由400種算式及特定的假設推演出來。環聯香港區行政總裁何佳意(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環聯在今年1月開始向銀行介紹新版本的破產評分,現時正進行驗證,預計4月可全面應用。
去年破產壞帳佔銀行總壞帳10%
現時環聯有500多萬名市民的信貸紀錄,銀行或金融機構一般在借貸前都會查閱環聯的信貸資料庫,了解借款人的評分。但由於以往的評分多根據其當月的還款表現進行評估,故曾有不少詐騙貸款個案,營造數個月的良好信貸紀錄,再借入大額貸款,然後申請破產。何佳意表示,據環聯的數據,2016本港有30億元的破產金額,與往年保持平穩。但由借款人破產而生的註銷壞帳,佔銀行總壞帳比例升至10%,而2013年只有7%。
他表示,環聯以兩個真實例子作演算(見圖),借款人A的借貸金額一直貼近其信用限額,即俗稱「借爆」,故信貸評分為較低的HH級。借款人B則一向有良好的信貸紀錄,故其信貸評分為較高的CC級。但事實上,借款人B其後突然增加借貸,最終宣布破產。而在新版本的評分中,環聯給予兩名借款人相若的破產評分,有效識別出借款人B同屬高破產風險人士。
他透露,根據過往數據,銀行只要排除信貸評分最低組別的5%人士,即可避免77%的破產個案。若把篩選範圍擴大至最低評分的10%人士,即可排除89%的破產風險。而新版本有效辨認出刻意「漂白」自己的借款人,相信可以完全杜絕騙貸個案。銀行可以用破產評分配合原有的信貸評分,進行全面評估。
擬與銀行開發中小企相關產品
銀行一向借環聯的資料庫理解借款人的信貸風險,但何佳意希望,日後環聯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現正研究在資料庫加入更多數據,例如借款人的年齡及消費能力等,讓銀行能夠更全面地針對不同客戶制定合適的產品。另一方面,環聯亦擬跳出私人貸款的領域,正與銀行開發中小企相關的產品。
環聯早在2015年便推出破產評分,但今年的新版本將加入借貸人24個月的歷史數據,並且由400種算式及特定的假設推演出來。環聯香港區行政總裁何佳意(圖)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環聯在今年1月開始向銀行介紹新版本的破產評分,現時正進行驗證,預計4月可全面應用。
去年破產壞帳佔銀行總壞帳10%
現時環聯有500多萬名市民的信貸紀錄,銀行或金融機構一般在借貸前都會查閱環聯的信貸資料庫,了解借款人的評分。但由於以往的評分多根據其當月的還款表現進行評估,故曾有不少詐騙貸款個案,營造數個月的良好信貸紀錄,再借入大額貸款,然後申請破產。何佳意表示,據環聯的數據,2016本港有30億元的破產金額,與往年保持平穩。但由借款人破產而生的註銷壞帳,佔銀行總壞帳比例升至10%,而2013年只有7%。
他表示,環聯以兩個真實例子作演算(見圖),借款人A的借貸金額一直貼近其信用限額,即俗稱「借爆」,故信貸評分為較低的HH級。借款人B則一向有良好的信貸紀錄,故其信貸評分為較高的CC級。但事實上,借款人B其後突然增加借貸,最終宣布破產。而在新版本的評分中,環聯給予兩名借款人相若的破產評分,有效識別出借款人B同屬高破產風險人士。
他透露,根據過往數據,銀行只要排除信貸評分最低組別的5%人士,即可避免77%的破產個案。若把篩選範圍擴大至最低評分的10%人士,即可排除89%的破產風險。而新版本有效辨認出刻意「漂白」自己的借款人,相信可以完全杜絕騙貸個案。銀行可以用破產評分配合原有的信貸評分,進行全面評估。
擬與銀行開發中小企相關產品
銀行一向借環聯的資料庫理解借款人的信貸風險,但何佳意希望,日後環聯可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例如現正研究在資料庫加入更多數據,例如借款人的年齡及消費能力等,讓銀行能夠更全面地針對不同客戶制定合適的產品。另一方面,環聯亦擬跳出私人貸款的領域,正與銀行開發中小企相關的產品。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