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首提港獨有深意 經濟目標穩為上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6日 06:35
2017年03月06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昨日在十二屆人大第五次會議上宣讀他本屆任期最後一份《政府工作報告》,最引人注目之處,莫過於首度提出「『港獨』是沒有出路的」,顯示中央對「港獨」的擔憂加深,對今後中央對港政策的影響值得留意。同時,報告中將今年的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5%左右,顯示當局對目前內地經濟出現的回暖迹象保持冷靜頭腦,對經濟發展的風險及外圍環境的不確定性有充分估計,力求穩定為上。


從國安角度看待「港獨」

與「台獨」並列顯重視

與去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港澳部分有所增加,除重申確保「一國兩制」在港澳實踐「不動搖、不走樣、不變形」外,並首度提出「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這一規劃去年起在廣東省的各項文件中曾多次出現,現在獲中央背書,顯然成為推動三地融合的新形式。但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報告中首度指出:「港獨」是沒有出路的。這是《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出現「港獨」字眼,亦是中央正式文件中首度提及「港獨」,特別是將「港獨」與「台獨」分裂活動相提並論,反映北京對「港獨」問題空前重視。


雖然本港政界輿論大多認為「港獨」只是一小撮人的活動,難以對主流社會構成真正的影響,不過,以有份參與《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的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的話來說,總理報告提及「港獨」不是無的放矢的。近年特別是佔領運動以來,「港獨」勢力冒起的勢頭確實有所加劇,特別是在「命運自主」、「前途自決」等漂亮口號的包裝下,「港獨」思潮在年輕人特別是學生中的影響力正在擴大,這應是不爭的事實。但對於「港獨」是否已成氣候或正在惡化,各方仍有不同看法。現在中央在官方文件中首提「港獨」,反映北京是從國家安全角度看待此一問題,與中央所稱「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實行一國兩制的根本宗旨」一脈相承。


在台灣部分,報告的調子較去年更趨嚴厲,除提出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活動,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形式、任何名義把台灣從祖國分裂出去之外,又重提「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定不移推動祖國和平統一進程」,去年報告中提出的「攜手構建兩岸命運共同體」亦未再提。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報告》中從未提出「藏獨」「疆獨」等字眼,這是因為中央認為「藏獨」「疆獨」主要是外部勢力干預西藏和新疆問題的藉口,西藏和新疆除了民族宗教問題外,僅與外交和反恐有關;而「港獨」與「台獨」則是在中國的國土上滋生蔓延的政治問題,因此,要提升到國家層面來處理。值得留意的是,在劃下「沒有出路」這條紅線之後,中央的對港政策會有哪些調整變化。


6.5%增長目標有把握

十九大前穩定成基調

經濟指標和經濟政策歷來都是《政府工作報告》的重點,李克強雖然稱去年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圓滿完成,「十三五」實現了良好開局,但還是謹慎地將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在6.5%左右這一低位,反映了當局對於今年經濟形勢嚴峻性的充分估計。


去年內地經濟增幅達到6.7%,而且第四季經濟增幅達6.8%的高位,今年1月無論是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還是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都表現亮麗,進出口總額更出現雙位數增幅,於是,有樂觀看法認為,中國經濟L形已經見底,甚至開始出現U形回升。但悲觀者認為,內地投資增速疲軟,債務危機風險仍高,加上外部不確定的影響,今年經濟增長仍會放緩。


現在看來,當局並未為經濟數字的好轉衝昏頭腦,正如李克強在報告所指出,中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仍需增強,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嚴重,地區經濟走勢分化,財政收支矛盾較大,經濟金融風險隱患不容忽視。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主要指美國)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加上今年又有中共十九大召開這一政治因素,因此,定出6.5%這一較有把握實現的增長目標,明顯是穩定為上。


雖然李克強在報告中也不忘信心喊話,表示「宏觀調控還有不少創新手段和政策儲備」,「在實際工作中爭取更好結果」。但在今年政府工作要把握好的幾點中,第一點就說穩中求進是總基調,「穩是大局」,要着力穩增長、保就業、防風險,守住金融安全、民生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底線,確保經濟社會大局穩定。在這一總基調下,無論是人民幣匯率,抑或內地房地產政策,走勢都已有迹可尋了。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