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繁華都市背後,總有人為舒適居所拼搏,無奈樓價高企,辛苦得來的薪金只能租住百呎劏房。黃先生自9年前開始買入住宅單位出租,一次義工活動發現有劏房戶與「千隻木蝨」同睡,衛生惡劣得無法久留;他隨即慷慨地決定買下一個單位,以低於巿價的租金分租予有需要的人。持有20個住宅單位的黃生,把單位房間分租,當中一半以優惠價租予低收入人士,共較巿價少收六成租金;他慨嘆,多年來見證租住的人由新移民轉為上班族,感嘆港人生活質素「向下流」。
明報記者 葉真真
年屆62歲、出身基層的黃先生,兒時家境清貧,與家人同住在市集豬肉檔後面的單位;平時待關門後他會在豬肉枱上做功課。貧窮讓他發憤學習,長大後考得會計師資格,並經營電子業務,成功向上流脫貧,童年經歷亦令他更體會弱勢苦况。
持20單位 半數優惠價出租
2008年,他首次於深水埗購入一個單位,分房出租;初期約有一成房間以優惠價租予基層,確保單位有理想衛生環境,讓租客住得放心。多年過去,至今持有約20個單位,其中半數亦以優惠價出租。黃先生說,不好意思透露少收的金額,只說因而少收六成租金。
去年夏天,黃先生當義工探訪社區,發現有基層租用了房間,卻甚少入住並流連街頭,對方說:「(房內)幾千隻木蝨,點住呢?」
出席活動回程期間,黃先生不停想起此事,立即致電深水埗地產經紀,希望找一個「光猛、環境較好」的單位,「坐車回家途中,收到經紀電話,說找到一間好靚(的單位),我立即落車回深水埗睇樓」。他最後購入600多呎的單位,裝修後交由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安排,用作協助單身男士解決住屋需要。
原多新移民入住 現多在職者
他說,從租客身分的轉變觀察到社會正在向下流,「(市民)愈住愈差;最初多是新移民(家庭)入住,現在多是有正常工作或男女共租」,反映不少人負擔不到正常單位住所。
其實,在2013年,黃先生以400餘萬元購入位於旺角、實用面積約620呎的3房單位。單位現租予兩個家庭及兩名單身婦女入住,合共收月租9000元,入住的家庭需要由協會評核為有需要對象。
兩家庭兩女9000元合租3房單位
單身母親潘小姐與11歲的女兒,租用上址其中一房間;她憶述幾年前曾與女兒到深水埗尋覓合適單位,但一張牀位大小的空間竟索價逾3000元,而且唐樓常斷電,樓梯一片漆黑,女兒見狀嚇得哭着離開。半年前,經社工轉介終獲安排租住上址,租期3年,令她可以毋須提心吊膽,亦可花時間尋找兼職改善家庭環境。
明報記者 葉真真
年屆62歲、出身基層的黃先生,兒時家境清貧,與家人同住在市集豬肉檔後面的單位;平時待關門後他會在豬肉枱上做功課。貧窮讓他發憤學習,長大後考得會計師資格,並經營電子業務,成功向上流脫貧,童年經歷亦令他更體會弱勢苦况。
持20單位 半數優惠價出租
2008年,他首次於深水埗購入一個單位,分房出租;初期約有一成房間以優惠價租予基層,確保單位有理想衛生環境,讓租客住得放心。多年過去,至今持有約20個單位,其中半數亦以優惠價出租。黃先生說,不好意思透露少收的金額,只說因而少收六成租金。
去年夏天,黃先生當義工探訪社區,發現有基層租用了房間,卻甚少入住並流連街頭,對方說:「(房內)幾千隻木蝨,點住呢?」
出席活動回程期間,黃先生不停想起此事,立即致電深水埗地產經紀,希望找一個「光猛、環境較好」的單位,「坐車回家途中,收到經紀電話,說找到一間好靚(的單位),我立即落車回深水埗睇樓」。他最後購入600多呎的單位,裝修後交由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安排,用作協助單身男士解決住屋需要。
原多新移民入住 現多在職者
他說,從租客身分的轉變觀察到社會正在向下流,「(市民)愈住愈差;最初多是新移民(家庭)入住,現在多是有正常工作或男女共租」,反映不少人負擔不到正常單位住所。
其實,在2013年,黃先生以400餘萬元購入位於旺角、實用面積約620呎的3房單位。單位現租予兩個家庭及兩名單身婦女入住,合共收月租9000元,入住的家庭需要由協會評核為有需要對象。
兩家庭兩女9000元合租3房單位
單身母親潘小姐與11歲的女兒,租用上址其中一房間;她憶述幾年前曾與女兒到深水埗尋覓合適單位,但一張牀位大小的空間竟索價逾3000元,而且唐樓常斷電,樓梯一片漆黑,女兒見狀嚇得哭着離開。半年前,經社工轉介終獲安排租住上址,租期3年,令她可以毋須提心吊膽,亦可花時間尋找兼職改善家庭環境。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