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評:政治生態不正常 葉太鎩羽嘆奈何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2日 06:35
2017年03月02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行政長官選舉提名爭逐告一段落,有人歡喜有人愁,林鄭月娥、胡國興和曾俊華成功入閘,另一位參選人葉劉淑儀則因為未能取得足夠提名,黯然結束選舉工程,斯人獨憔悴。葉太在今次競選中相當用心賣力,很早便公布詳細全面的政綱,鋪陳治港理念,雖然一直處於下風,仍然悉力以赴,戰至最後一刻,精神可嘉。葉太自言是「真正獨立參選人」,只可惜當前本港政治生態並不正常,兩極對立撕裂嚴重,政治鬥爭掛帥,只講政治動員打擊對手,而非理性討論比併政綱,沒有多少政治空間讓真正獨立的人立足,令葉太成為不正常政治生態下的犧牲者。
政治格局兩極化
開明建制路難行
葉太交代棄選,提到自去年12月中宣布競逐以來,一直全力以赴,在短短77天內跟不同組織界別舉行了137場會面、參與了21場討論會、接受了45次傳媒訪問、14次落區、先後出版3份政綱共3.1萬多字、發出100篇新聞稿,又在社交媒體上載了35段短片,累積10.8萬個讚好。社會人士對葉太的評價言人人殊,然而無論是否葉太的支持者,相信都認同她為今次選舉付出了很大努力。
論能力,葉太出身政務官,曾任問責官員,之後又成為立法會議員,雖然背負2003年《基本法》23條立法爭議的政治包袱,惟無人能夠否認她熟悉政府和議會運作;論備戰,葉太更是做足工夫。上屆特首選舉唐英年鬧出僭建醜聞,葉太倉卒決定去馬,只有10日拉票,失敗是意料中事,不過今屆明顯是有備而來,一早便發表詳細政綱,聚焦香港與內地關係、行政與立法關係、政府與市民關係,就九大範疇提出治港主張,尋求改善這三大關係。就是一些政見立場不同的人士,亦認同葉太的政綱相當嚴謹。


葉太力圖以「開明建制」、「真正獨立」作為競選定位及賣點,然而在刻下本港政治兩極化的格局下,一開始便難有勝算,只能由始至終當陪跑分子。去年立法會選舉,主張中間路線的候選人鎩羽而回,已經說明要打破建制派與非建制派的二元對立,可謂困難重重,開明建制也好,溫和泛民也好,都是不容易走的路線。昨天葉太交代棄選時亦坦言,要做開明建制派,難免要在矛盾及夾縫中爭取選票,殊不輕鬆。葉太不辭勞苦四出奔走,到頭來取得的提名票,仍遠遠低於150票的門檻,實乃形勢比人強。
鬥爭邏輯壓一切
政綱理念靠邊站
選舉本應該是比政綱、拼理念,可是現在香港的政治情勢,卻是一切以政治掛帥,在只講贏輸的鬥爭邏輯下,沒有政治倫理可言,只有策略操作和政治動員,可以不擇手段求勝,又或盡可能鬥個兩敗俱傷,令對方沒有好日子過。特首選舉的小圈子性質,更令到這種鬥爭邏輯發揮得淋漓盡致,最重要就是設法讓己方屬意人馬勝出,實現政治目的,為求打擊對手,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理念原則可以暫擱一旁,誰人沒有利用價值,下場就是淪為棄子。
今次選舉中,葉太既未能討好泛民陣營,建制派又早已「心有所屬」。葉太沒有龐大政治後盾支持,即使竭盡「洪荒之力」,也難以扭轉乾坤。雖然葉太早早提出政綱,作為爭取支持的賣點,奈何政治立場掛帥者眾,認真討論政策者稀,導致今次選舉經常只聚焦某一兩項政治議題,不利拉闊政策討論,公關操作比起競選政綱更能收買人心。兩個多月來,葉太積極聆聽選委意見,兩度修改政綱,然而始終未能引起多少迴響,只能徒嘆奈何。
健康正常的政治生態,應當是鼓勵社會凝聚共識,可是今時今日的香港卻逆其道而行,不同陣營都以一己為尊,不向己方政治立場靠攏的,就是「製造撕裂」的罪人,令「團結和諧」口號淪為政治攻訐的幌子,成為選舉偽命題。政治本應是妥協的藝術,不正常的政治生態,只會為社會製造更多問題,無助化解困局。葉太認真看待今次選舉,努力準備政綱,卻落得無法入閘的結局,正正突顯了特首選舉制度的缺失,以及本港兩極化政治鬥爭的悲哀。
■歡迎回應 editorial@mingpao.com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