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王慧麟:言行雖粗暴 政策走舊路長青網文章

2017年03月0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3月01日 06:35
2017年03月0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特朗普出席一年一度的美國保守政治行動會議,如沐春風,猶如回到競選時的景况。一個領袖贏了選舉之後,最難就是把政治生活昇華,由選舉模式轉為執政模式。很明顯,特朗普仍是享受勝選後的政治生活,而不是花更多精神,將政綱化為可行動的政策,讓政治語言回歸選舉、讓政策回歸生活日常。


班農言論應可解讀特朗普未來政策

因此,我們與其用「剝花生」態度去看特朗普與主流傳媒鬥法,不如花點精神,看他如何落實政策。這方面,特朗普的「大內精英」——亦是他最信賴的大腦——班農在美國保守政治行動會議的演說更加重要,因為他鮮有公開說話。他的言論應可以解讀特朗普未來4年究竟想搞什麼鬼。表面上,他的辭鋒相當刻薄,但政策卻只是共和黨一直以來提倡的舊瓶。有3個主軸:


第一,他提到「經濟國族主義」。特朗普政府的政策,不止是要重振素來是共和黨支持者的石油化工以至傳統能源產業,而是他們利用此論述,轉為打擊移民,向大眾指出,大公司一方面將產業遷出,是工人無工開的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移民搶走了工人的飯碗。因此,在「經濟國族主義」的旗幟下,表面上就是高調打擊移民,實際上就是在枱底下,重振與共和黨淵源最深的能源產業,北達科他州輸油管重獲政府開綠燈,就是例子。


其次, 他提到的「破壞行政國家」之說法,說穿了亦是保守派一直主張的「國家就是問題」的論述,即是要打散政府體制,不斷縮小政府,退出「市場」,讓更有經濟效率的私人公司取代公共服務。最近特朗普政府就推翻了奧巴馬的行政決定,讓私人企業可以繼續營運監獄。這先不談論將執法權力私營化是否一件好事,但可以預期,班農提到的,所謂委任一些人士來「拆散」政府,查實亦是保守派一直提出的,將公共服務私營化,縮小國家,以此推動所謂「激活市場力量」,創造更多職位。


最後,他提到的「國家安全及主權」,大家看到的是針對回教國家的入境限制,但就未必意會到,特朗普在要求亞洲盟友承擔更多防務責任之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前訪美後,日美聚焦的不止是日本將在「美帝」投資創造職位,而是其後日本將向「美帝」購買更多武器,即是,同樣與共和黨淵源最深的軍工業,生意將會應接不暇。班農進一步提到,「只有談及主權、只有談及移民,(這裏)才有法治」,但就對所謂「主權」方面,沒有多說。


說到這裏,大家就會想起,上一次共和黨執政時,小布殊一意孤行,打一場中東局部戰爭,理由就是要讓美國更安全、更能捍衛主權。過往8年,民主黨的奧巴馬就較休養生息,不主動打仗。未來4年,特朗普又會否藉「維護安全」為名,挑起軍事衝突呢?值得觀察。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