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筆陣﹕貪腐之餘 或可救命?/文:胡逸山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8日 06:35
2017年02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文章】還是得要繼續談一談貪污腐敗。曾幾何時,據說是上世紀70年代以前,香港也有過長時間的黑暗歲月,貪官橫行,雖可能不至民不聊生,但對整個社會無論是在物質上或精神上的腐蝕也還是很嚴重的。有年紀較大的香港朋友對我說過,在一部好像蠻著名但我沒看過的電影《七十二家房客》裏有經典一幕:火燒樓了招來消防員,但後者到了現場卻「按兵不動」,強烈暗示要有「好處」才肯開(消防)水喉射水救火;據說還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有水過水,無水散水!」雖然只是電影裏的一幕,但當年貪污腐敗的公然猖狂,還有一般市民的水深火熱,由此可見一斑。
在我小時候第一次到香港的時候,已然是廉政公署成立了近10年的光景了。那時雖然還有幾宗(也那麼湊巧)牽涉到馬來西亞的商業犯罪大案,如「佳寧事件」(馬國稱「土著金融醜聞」(Bank Bumiputra scandal))等,但基本上香港已然沒有了如在許多發展中國家裏公務員會向老百姓索取賄賂方才加速辦好涉及後者的公事等公然貪腐行為。十幾年後,在電視裏觀賞到有關香港消防的連續劇,也還是描繪消防員如何英勇專業地冒着生命危險踏入火場去救火,而不是在火場旁的水喉旁嬉笑等待「收水」了。
當年香港還是幸運的,在一板一眼的英國殖民者與勤奮機智的市民的通力合作下,把香港建設成本區域首屈一指的國際大都市,官員與市民的收入也大幅提高,生活愈來愈寬裕,肅貪的決心也被順水推舟地推向一個高峰。但對於本區域許多其他發展中國家與地區來說,就不得以同日而語了。如之前所評述,在發展中國家裏,無論軟體上或硬體上的設施都相對落後,再加上通常都是你死我活的政治與其他社會鬥爭,生活極不穩定,生命有時也岌岌可危。當然即便是在如此惡劣的大環境下,也還是有一小撮盡忠職守、潔身自愛的官員會不辭勞苦、不問回報地在「為人民服務」的。這些現代「雷鋒」、當代「焦裕祿」還是值得我們敬禮的。
強人推翻了 錢照拿照吃
但在更多的發展中國家現實情况下,官員與商人所力求的是自保,有出過國去看看外面世界,尤其是相對穩定美好的發達國家社會運作情况的,幾乎無不冒起了自己或至少家人移居當地以便徹底地「脫苦海」的念頭。但也如之前所述,要體面地、不太辛苦地、不用「從頭來過」地移民的,先決條件就是得要有錢。所以先在原居地運用手上尚能掌握的權力(官員)或網絡(商人)來大小規模地官商勾結,以便得以或抽取公帑、或壟斷經營,賺取暴利,也就大行其道了。這是一個典型的「雞與雞蛋何者先行」的故事。發展中國家一日未能躍身成為相對穩定發達的國度,貪污腐敗的情况就難以逐步杜絕。但不早日尋求杜絕貪污腐敗,發展中國家也就很難如是地躍身。這種負面循環的圈圈,還是不易得以跳出來。
所以有時即便我這力求發展中國家得以更大程度地仿效發達國家的,也不得不承認力不從心。以前還以為主要是需要政權的更替,但幾年前讀過一本書,叫《是輪到我們吃了》(It's Our Turn to Eat),是一本號稱根據真人真事改寫而成的,內容主要敘述在非洲某個國家裏,一個新的政權推翻了之前極為貪污腐敗的政權,在舉國歡騰之際,書中主角卻逐漸發覺新政權裏的貪腐情况相比於之前有過之而無不及。再看看世界各地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演變也的確如此,即便是民主化了,把強人推翻了,但錢也還是得照拿照吃。
所以,當今的我,私下的想法與公開的呼籲,都已「踏實」得多了。我已學會不再徒勞無功地——甚至自找麻煩地(因為如上述書裏的主角般,會得罪無孔不入的既得利益)——振臂高呼發展中國家的民眾要早日醒覺來向貪污腐敗說不。他們之中的許多,不但不會感激你的喚醒,還會譴責你破壞了他們的「好事」。因為大商家得以與官員官商勾結地「大吃特吃」,但小市民也還是得在官員手握(有時是生死)大權的淫威下茍且偷生,哪容得下你來「多管閒事」?
發展中國家無法根除貪腐
反之,我現在是「大方」地接受貪污腐敗在發展中國家是無法根除的這個殘酷事實。這還不止,我還要公開地、大聲地教導官員與商人應該如何尋求更多更大的「空頭」(好機會)來大貪特貪方可!這話要從何說起呢?就舉一個香港的有關交通規劃的例子來說吧。眾所周知,如要提高汽車在道路上行駛的速度,那麼沿途就不應該有太多讓路邊行人得以隨意橫越馬路的機會。我每趟到香港,對於街道上普遍都有圍起欄杆防止行人隨意過馬路的做法,頗為激賞。這一來,行人只能或使用天橋與地下道過馬路,或在十字路口才過馬路,讓汽車在街頭至街尾的那段路毋須過於擔心「閃」行人而特意放慢速度,同時也減少了交通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可謂一舉兩得。
在好一些發展中國家裏,遵守交通規則的理念與實踐本來就不很強,而許多行人也根本不把「馬路如虎口」這句老話放在心裏,反而「貪方便」地隨意就在極少有欄杆圍住的街道中段大剌剌地如入「無車之境」般橫越馬路。這一來車子為「閃」這些「燕行者」(jaywalker),不得不放慢車速,令到因為交通規劃沒有認真進行或執行而本來就很堵塞的路况,更為雪上加霜;而由此而來的致命車禍,那就更不用說了。所以,我大膽倡議,在這些發展中社會裏,反正官商無論如何都還是要找些名目來勾結以貪污公帑,那倒不如安一安好心,多搞些在主要馬路兩旁的欄杆建設,這一來又有了一個新名目來可藉此多吃點錢,另一方面希望「吃剩」的一些零錢,可能也還是可以拿來建幾段欄杆來「意思意思」一下。即便只是幾小段的欄杆,可能還是會救回幾條人命。
我不是在鼓吹貪污,而是踏實地希望那些本來也就會被貪去的公帑,勉強還有一丁點兒得以為社會做上一點好事。各位在道貌岸然地譴責我之前,可能也得回頭看看,在香港貧富懸殊、一般老百姓收入長期停滯不前的情况日益嚴重的大前提下,你敢保證貪污腐敗的浪潮,不會捲土重來嗎?
胡逸山
馬來西亞首相前政治秘書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