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與別不童.學校資訊不足 過來人嘆無助:「SEN選校無從入手!」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8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8日 06:35
2017年02月28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為孩子選小學前,家長當然會做足功課,但如果孩子有特殊學習需要(SEN),家長要「做功課」又談何容易?為免引來大量SEN學生湧入,許多學校甚少披露相關的支援措施。無計可施下,有家長參照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出版的《學校概覽》,以為校內大多數教師接受過特殊教育培訓,入讀後才驚覺「貨不對辦」;也有家長直接向校長詢問,反而換來冷待。


資訊不足,選校自然困難重重,政府、家長與學校應如何合作,才能助SEN學童選對學校呢?

■個案一

誤入催谷型學校 女兒自信心跌谷底

對SEN小一生來說,進入新學校,課程難度又加深,要適應毫不容易,如果缺乏校方支援,隨時引發身心問題,現已小三的Crystal是過來人。她患有專注力不足及讀寫障礙,卻誤升一間催谷型小學,校內對SEN學生的關顧也少。小二時,Crystal情緒爆發,每天都不想上學,回到學校也不吃飯,直至轉校才有改善。


患讀寫障礙 背書感吃力

回想這段經歷,媽媽鄭太大嘆無奈。事緣Crystal讀幼稚園時,雖然未確診,但已有SEN的迹象,讀書記不入腦,連數數字都有困難,「我不想勉強她,便找一間輕鬆及關顧的學校。沒想到入讀後,才知道完全是另一回事」。


別以為鄭太沒做資料蒐集,才發生選錯校的事件,其實她做的預備工夫絕不少,起碼熟讀了《學校概覽》,「我將區內所有小學逐一比較,特別留意有多少老師了解SEN學生的需要」,她指的是在概覽裏,每間學校都有列明,全校有多少比例的教師曾接受特殊教育培訓,「有一間小學寫明,受訓教師佔全校九成,我立即眼前一亮」。


有了心儀學校,鄭太積極留意該校的情况。去了學校簡介會,校長沒多提及SEN支援,她便向校內學生打聽,聽到學生說功課量不多,加上她有朋友的子女就讀該校,「聽朋友說程度淺,功課也不多,我便替女兒報讀了」。


豈料入讀後,鄭太才知道學校十分催谷,「程度也許不深,但提升學生成績的方法,是叫他們背書、死記。Crystal有讀寫障礙,每星期面對大量默書,當然吃力」。跟不上進度,學校安排女兒入讀中文讀字班,卻沒有教任何學語文的技巧,只是將能力較弱的學生集中起來,要他們做補充練習。如此下去,成績無從改善,Crystal的自信心跌進谷底,「有次她問﹕『媽媽,我是不是很蠢?』我忍不住哭了出來」。


「《學校概覽》原來不可信」

談起教師有沒有幫助女兒,鄭太更直言,《學校概覽》原來不可信,「完全看不出有九成老師受過SEN訓練」。其實,教育局為教師開辦融合教育課程,過去包括30小時的基礎課程、90小時的高級課程,以及60至90小時的各類SEN專題課程(近兩年時數有所增加),教師只要上過基礎課程,即當作受過訓練,亦即是鄭太看到的「九成教師」之一。


這是否足以應對不同種類的SEN學生呢?鄭太舉例說,當Crystal不肯用膳,教師忽視了她情緒不穩,不停命令她吃飯,甚至向副校長投訴;當鄭太主動提出女兒的情緒有問題,班主任就表示沒法解決。至於駐校社工,雖然定期致電鄭太,卻只顧提醒她帶女兒看醫生、吃藥。


為免女兒繼續受壓,鄭太決心替Crystal轉校,「小一已想過,但成績差很難轉校,幸好小三時有學校取錄。校內提供補課、專注力訓練等,她現在願意上學,上課還會答問題」。她坦言,找到好學校也有幸運成分,「選校的資訊不夠,學校網頁也沒列出有何SEN支援,入讀後才知道適合與否」。


■個案二

為孩子選校奔波 蒐集資訊屢碰壁

鄭太總算放下心頭大石,但其他SEN學童仍要面對同一困境。正如患有自閉症的小宏(化名),他說話時不自覺地搖頭擺手,近日又有專注力不足的表現,他9月將升讀小學,媽媽文太絞盡腦汁,最終卻只能憑一個硬件來選校,「學校課室有遙控系統,老師發問時,全班同學都要按掣回答。這至少有助他投入課堂,不會遊魂」。


學校網頁支援資料欠詳

不過,文太在選校時,真正關注的是軟件,例如有沒有社交小組、言語治療等,更早在兩年前着手蒐集小學的資訊,奈何處處碰壁,「醫生建議小宏讀主流學校,於是我找有充分SEN支援的主流小學」,可是各學校網頁只表明有功課輔導,即使個別提及有言語治療,但多久進行一次、由誰提供服務等,統統沒有交代。


另外,當有SEN學生入讀,並被界定為「有持續學習困難」或「最嚴重類別」,學校就會按人頭獲取津貼,用作支援SEN學生。這份「學習支援津貼」的使用報告,亦須上載至學校網頁,但文太說,有學校只列出津貼金額,「這些錢用了在哪裏呢?可能變成全校共用。萬一拿了來買影印機,我們也無法得知」。


被問SEN支援 校長變冷淡

明白到網頁所盛載的內容有限,文太逐間學校致電查詢,「我打了去很多間學校,直接問有什麼SEN支援,對方通常回答我說﹕『每間學校都有支援,資源差不多』,結論是叫我自己上網看」。


另一個獲取資訊的途徑,當然是學校的入學簡介會。每次簡介會完畢,文太都會留步,詢問有關SEN支援的事宜,「大多數校長只答﹕『教育局會給資源所有有需要的學生』,連有沒有社交小組,他們都不會透露」。


文太亦主動聯絡十多間學校,親自入校園參觀,其中一次經歷,令文太明白到校方回答得模稜兩可的原因,「我跟幾名家長預約到校,校長也親自招呼。我們起初沒表明子女有SEN,直至參觀完才提及SEN支援問題」。文太形容,校長的態度突然有變,好像不希望他們讓子女入讀,「不太跟我們傾談,還叫我們多去幾間小學參觀,不用太快考慮報讀」。


致電教局查問 只籲上網睇

自言屬「進取型」家長的文太,曾兩度致電教育局,查詢如何找到有關SEN支援的資料。局方則回覆她說,家長可以瀏覽學校網頁,以及到網上討論區留意口碑,文太聽到後大感愕然,「沒想到教育局會這樣提議,畢竟家長意見可以很主觀,準確性很低」。


因此,在選定了學校之後,文太至今也不能放心,「好擔心選錯。學校的包容程度有多高呢?根本沒辦法得知。就算成功入讀,都不知應否開心」。


文﹕李樂嘉

模特兒﹕祉君、Stephanie

圖﹕楊柏賢(封面)、黃志東、李樂嘉、資料圖片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