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友邦:擴亞洲版圖 無懼周期波動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7日 18:35
2017年02月27日 18: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友邦(1299)上周出爐的2016年業績,再次勝預期。自2010年上市之後,友邦過去6年的新業務價值年複合增長近三成。雖然增長往績強勁,市場卻擔心中國內地資本管制,亞洲貨幣走弱,以及市場的震盪給2017年增長帶來的挑戰。友邦股價經過一輪上行後,仍比去年10月的高位低一大截。友邦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杜嘉祺就這些市場最為關注的話題一一解答。
明報記者 顧冷冰
中國外管局嚴控內地居民赴香港購買保險,市場擔憂友邦本地業務增長放緩,杜嘉祺回應:「我們有18個市場,有一些表現好,有的差些,有的中等,然而總體增長是十分強勁, 過去6年的復合增長率是28%,這樣的成績是無人能夠匹敵的。」一旦香港增長放緩,誰能成為新的增長引擎呢?「另外17個啊!」杜嘉祺說。
開拓新市場緬甸及柬埔寨
杜嘉祺深信,友邦過往的增長僅是這一長期增長旅程的開始, 亞洲的潛力還會在今後逐步顯現,「世界上最好的保險業市場就是亞洲市場。」 他透露,友邦目前正着手拓展緬甸和柬埔寨兩大市場。他稱留意到緬甸的市場正在開放,認為當地擁有6000萬人口和豐富的資源以及良好的教育,十分具有吸引力。
中國內地2016年新業務價值增長46%達5.36億美元,增速冠絕友邦所有市場,以新業務價值計算,中國大陸已超過泰國,成友邦第二大市場。杜嘉祺說,2010年以來,中國新業務價值增長了8倍,稍後將成為友邦最大的市場,而他也十分歡迎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中國擁有發展人壽保險的所有五大決定性優勢:高儲蓄率,低滲透率,城市化進程,人口增長以及經濟的發展。2000年至今,中國市場已經大1倍,到2020年會再擴大1倍, 中國有空間容納不同的市場參與者。」
盈利結構抗周期變化 減外圍衝擊
友邦2016年純利按年增長51%至41.6億美元,雖然增速驚人,但無論是友邦的新聞稿還是記者會,都沒有提及這個數字。杜嘉祺說 :「投資盈利並不是我們關注的,我們關注的是新業務, 經營利潤和股息分配。」
他指出,友邦的利潤結構是有強烈的抗周期性的,可應對各種市場變化。「過去在中國經濟放緩,英國脫歐等變動下,友邦仍有雙位數增長。」他指出,友邦的盈利主要是靠承保業務(即保費減去賠付和保險公司產生的費用後的利潤),「 計算並分析死亡率、發病率、發生意外的機率,提供保障,這是我們的專長,也是友邦75%的利潤來源,我們有5000萬顧客,利潤來自於每一個顧客,而不是靠把資金放在任何資產上博上一把。」
「黑天鵝」頻生是否會影響友邦的盈利?杜嘉祺說 :「友邦做保險近100年,有好日子,也有壞日子。 城市化、儲蓄率,才是我們業務的推動力,這些不會一下子就改變,如果這些改變,我們會擔心,但是資本市場和政局的變化,我們不那麼擔心。」資產配置方面,友邦專注長期保證的利潤,「低風險,安全和保守」是投資原則。杜嘉祺稱,「85%的資產是長期的公司和政府債券, 只是尋找合適周期的資產,與負債匹配。」
當地保費當地貨幣當地投資
基建是友邦的重要投資,至今已投資400億美元用於亞太地區基建。「我們只看中長期,不看短期,進入一個市場,就會永遠留在那裏,投資當地的基建,以及其他長期的社會經濟項目。」他透露已經擁有泰國政府全部負債的25%,而在所有18個市場,都是政府債務的大買家。
美元升值,亞洲貨幣走貶,杜嘉祺認為不必擔憂。「我們用各個市場當地的保費收入,在當地進行投資,也以當地貨幣兌付給投保人, 規避了大部分匯率風險。友邦用固定匯率計算盈利,這就把匯率影響劈除了。」
[上市公司專訪]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