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家常便飯﹕古法炮製麥芽糖 回味童年快樂時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6日 06:35
2017年02月2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頂端沾滿麥芽糖的筷子,夾上兩塊梳打餅乾,輕輕咬一口,酥脆的餅乾和香軟的糖膏出奇配合,麥芽糖的軟滑香甜縈繞在唇齒之間,那種甜蜜滋味,深深印在肥丁的童年回憶裏。


麥芽糖是人類使用最古老的糖類之一。


在中國,推測麥芽糖的生產始於殷商時代,古時稱為「飴」。


《說文解字》記載「飴米糪煎也」。


如果發酵是指「透過微生物或酶的作用使有機物分解的過程」,遵循古法製作的麥芽糖,也可列入發酵食品的行列。以小麥和糯米作為原料,利用小麥的酵素釋放糯米中的澱粉糖分,再熬煮成濃稠膏狀。


在家自製 小麥糯米做原料

麥芽糖是一種低甜度的澱粉糖,與水溶解後化作葡萄糖,甜度僅約蔗糖的40%,而且容易消化。取代蔗糖,作為烘焙原料,可降低製成品的甜膩感,而且味道不死甜。烹調菜餚,如鹵豬腳、燒肉片、炒菜等,麥芽糖中的澱粉酶還可軟化肉質,增添菜餚的味道層次,並可減少使用其他調味料。另外,麥芽糖還有一定食療功效, 中醫認為麥芽糖性溫味甘,有養顏、補脾益氣、潤肺止咳之效。


台灣名產太陽餅中香甜軟滑的內餡便是以麥芽糖為原材料。至於麥芽糖膏經攪拌後用力反覆拉扯,混入空氣凝固後再變為銀白色糖塊,最後製成表面多孔的黃白色硬身糖餅,就是大家熟悉的「叮叮糖」。


市售廉價的麥芽糖,部分廠家為節省成本大量生產,或會使用來源不明、品質低劣的澱粉,如採用樹薯粉取代糯米,並加入蔗糖讓製成品顏色金黃,有些甚至是全化學調製,營養價值及品質大打折扣。


春天是適宜百草發芽的季節,肥丁學習最原始的古法,從小麥發芽開始,天然發酵,完全不加入蔗糖,在家也能製作出天然甜味的麥芽糖膏,成品黏性極佳,軟滑香甜不黏牙,入口即化。和專業古法相比,雖然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不過味道比巿售速成的麥芽糖好吃多了。


古法麥芽糖會隨着溫度變化改變黏稠度,室溫較高時黏稠度有點似蠔油,柔軟得能輕易用筷子挖取;室溫較低時,則要花一點力氣。巿面那些加了樹薯粉的麥芽糖,一年四季質感都很硬,非常黏稠且不易挖取,吃起來還很黏牙。


材料﹕

˙小麥種子……100克

(肥丁用斯佩耳特小麥Spelt)

˙糯米……500克

˙清水(煮糯米飯)……2公升

做法﹕

1. 小麥種子用冷水浸泡8小時,瀝乾後放入豆芽罐內發芽。沒有豆芽罐,可放入有孔的塑膠網篩,壓上重物、蓋上黑布並放入廚櫃內遮光發芽。香港天氣相對潮濕,用網篩的方法比較容易發霉發臭。肥丁從網上買了發豆芽專用的豆芽罐,早晚澆水一次,發芽過程容易


2. 當麥芽長到約4至5厘米的長度,澱粉酶含量最豐富。收成後用剪刀剪碎(用攪拌機打碎效果更佳)。發芽的速度視乎室溫,夏季約2至3天,冬季約4至6天不等


3. 採收麥芽的前一天,預先浸泡糯米。煮熟糯米的水量需比平常多一些,糯米煮熟後質感爛一點,會較容易發酵


4. 糯米煮熟後,攪拌降溫至約40℃,加入麥芽攪拌均勻。糯米的溫度不宜太高,否則會破壞麥芽裏的酵素。肥丁用白珐瑯鐵鑄鍋煮糯米飯。待糯米降溫後直接加入麥芽,發酵約4小時(室溫約19℃)。如用電飯煲煮糯米,直接用電飯煲的鍋做發酵亦可,不過大部分電鍋有化學不沾塗層,肥丁不敢用來發酵。發酵溫度最好保持在約35℃至40℃。溫度太低會變酸,過熱會發臭


5. 糯米經發酵後澱粉質被轉化為分子小的醣類,米粒變成空心不再飽滿,看上去破破爛爛的,代表其中的澱粉已完全水解。當鍋裏出現很多水分,淺嘗一下有淡淡的麥香和甜味,發酵成功!


6. 把糯米舀入棉布袋中過濾,用手擠壓榨出米色的糖水,這動作要花點力氣,大約可取得850毫升的糖水

7. 糖水加熱濃縮水分,一開始稀稀的可用大火,熬煮約20分鐘;隨着水分蒸發,由小泡沫變成大泡沫,便需調至小火,邊攪拌邊熬煮約10分鐘,糖水會愈來愈濃稠,最後變成糖膠,黏着勺子不易滑落,離火,麥芽糖就煮好了

8. 放入消毒過的玻璃瓶中,冷卻後會變硬一些,室溫保存,約可存放半年。


■小叮嚀

˙麥芽糖在加熱時,質感會變軟,冷卻後會變硬和更黏稠

˙麥芽糖的硬度和糖溫有關,煮的時間愈長,顏色愈深,冷卻後愈硬

˙若糯米渣還留有少許糖分,可保留釀酒

作者簡介:愛用新鮮時令食材,貫徹天然無添加的原則,於是,家中的廚房成了烹飪工作坊,餐桌成了美食攝影棚。


www.beanpanda.com

文、圖﹕肥丁

編輯﹕高卓怡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