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陳曦彤:請梁美芬多為面子着想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4日 06:35
2017年02月2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堂堂城大副教授,早前(2月20日)在《明報》刊登名為〈請考評局多為孩子着想〉的文章,其質素卻有如面書留言。當中對事實的扭曲、邏輯之荒誕,實在令人難以相信是出於立法會議員手筆。筆者並非考評局的人,但也忍不住跳出來反駁——目的非為護航,實為喚醒梁議員,不要再為政治任務捨棄名聲面子。


梁議員在文中批評,賴得鐘老師不把坊間對通識科造成的學與教問題放在眼內。筆者身為通識教師,一直有關注賴老師領導的通識教師聯會。通識聯會除了積極向社會各界解說通識科的價值,也一直有撰文回應坊間對通識科的關注,其中當然包括回應梁議員的批評。「不放在眼內」的說法,明顯有違公道。而梁議員在文末將賴老師類比為醫術不佳的醫生,這種肆意踐踏教育專業的人身攻擊,竟出自副教授之手,實屬香港的悲哀。更離譜的是,身為議員,梁竟然錯解法定機構的功能結構——賴老師領導的通識科目委員會,實為監察考評局操作、檢討試卷及就課程提出改善建議而存在,委員會內包括前線教師、學者及教育局代表等,皆非梁議員所說「考評局的人」。無知非罪,但無知卻自以為是,連資料蒐集也懶做便大放厥詞,如此人物竟是大學副教授,又叫學院的同事情何以堪?


民粹觀念反映外行無知

梁議員又在文中指出,既然「學生壓力」可用來反對TSA(全港性系統評估)必考,一樣可用來反對通識科必修,卻無視外評及學制的根本分別。外評不影響學校基本運作,自然應重視各持份者意見;但學制安排為教育專業討論的成果,又豈可被學生的主觀想法輕易左右?若如梁議員所說,只要有學生感到考試壓力又或不滿意課程(哪怕只有23%),教育局就要取消科目的必修必考,中英數3科看來也將難逃一劫,那還談什麼核心科及共通能力?熟悉教育行政及理論者,皆知道課程發展及學制討論,應由教育專業主導,即使通識科獲七成多學生支持,我們也不會停止檢討及改進課程。正如梁議員所引用的2016年必考題為例,我們絕不會為討好學生而避免設定艱深題目,卻想不到有人認為,深奧代表課程設計欠佳。一如高階數學,題目困難而學生能夠應付,我們應感到驕傲;只有鼓吹「低智教育」者,才會趕絕深奧題目。梁議員的反教育論述,揭露其外行管內行之醜態。筆者奉勸閣下不要再自暴其短;選擇噤聲,還可望挽回丁點面子。


筆者重申本人並非「考評局的人」,但每逢考評局通識科的公開會議,則定必抽空出席。即使面對年資淺如筆者般的「90後」新晉教師,考評局經理或各高級助理試卷主席也會虛心聆聽意見、耐心回應提問,積極為通識科建立公平、穩定及有效的評核制度。筆者知道梁議員素來關心通識科發展,但眼見各老師多年來的指導未見成效,唯有建議梁議員列席考評局的發布會,向一眾專家請教。待學成歸來,才再就通識科發表文章吧。


作者是通識教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