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低息抗重招 樓價難大跌長青網文章

2010年11月2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11月27日 05:59
2010年11月27日 05:59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上周五推出被視為「世紀重招」的最高達樓價15%的額外短炒印花稅,令一眾缺乏實力博短炒的投資者全軍盡墨。不過,面對低息環境,美國又剛推出第2輪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2),市場資金依舊氾濫,與美元掛鈎的港元長期貶值趨勢料不變,即使政府重藥打擊樓市,通脹依然,租金或仍高企不下,究竟未買樓應否趁現時樓市氣氛回軟上車?有樓者應否趁機換入優質物業?現時又是否買樓作長線收租的好時機?

一直以來,買家均須支付物業印花稅;而是次所增加的額外短炒印花稅,乃指上周六(11月20日)或以後買入住宅物業,並於6個月內轉手,須收取交易金額15%之額外稅收;6至12個月內轉手則收10%;12至24個月內也要收取5%。該筆稅額則由買賣雙方共同分擔,至於分擔比例則由買賣雙方自行決定,部分代理如中原則倡議,該筆款項由賣方負責。

長線收租客 趁機執筍盤

措施一出,投資者包括炒家及長線收租客,用家包括上車客及換樓客,均就措施作出不同反應。炒家過去一般以2至3個月短炒,並以帳面獲利約一至一成半為目標,新招出台後,若6個月內轉售後便須支付大額短炒印花稅,舉例如炒家買入200萬元物業,即使未來6個月內樓價急升一成,假設一如中原倡議由賣方支付,物業轉售所獲得的賺幅,仍不足以抵消高達轉售價15%的額外印花稅,且還未計及原來的印花稅,以及買賣代理佣金開支(見表)。若預期樓價因措施調整,炒家更會蝕上加蝕,難怪炒家紛紛撻訂離場,或者減價求脫貨,令樓市短期受到震盪。

不過,由於措施實施後所買入的物業,若持貨2年後轉售便毋須支付額外印花稅,故對長線收租客而言,「分分鐘」藉此次調整期「執筍盤」收租。

買樓收租有錢落袋

雖然業界預料,受政府出招影響,即使原先計劃丟空,以便將單位交吉放售博短線圖利的投資者,亦紛紛將單位轉售為租,令租盤大增,短期租金或會受壓;不過,預期未來通脹肆虐下,租金大跌幅度有限,租金料仍足以支持供款。以買入200萬元物業收租,新例下非自住物業只可按五成樓價,按息2.5厘(非自住物業按息較自住物業高,一般自住可低至拆息約1厘),分20年攤還計算,每月供款僅5300元,假設以月租約8000元計算,月租仍遠較供款為高,甚至有錢「落袋」(見表)。

若物業只作自住,按息更低至1厘,更是遠低於月租。由此可見,若租金未來仍隨通脹上升,租轉買及買樓收租料將繼續成為主流,對樓市構成未持。此外,若計劃樓換樓,面對低息環境,按息亦低至1厘,每月供款中的本金遠較利息為多(見表),以換入樓價300萬元物業為例,七成按揭,分20年攤還,月供不足1萬元,供款本金佔約7900元。

利嘉閣董事總經理廖偉強表示,現時按息依然低企,若換樓自住毋須理會額外印花稅,換樓客不妨趁機執筍貨換入優質物業。中原地產住宅部董事總經理陳永傑表示,預計樓市最快農曆新年後才回復正常。

明報記者:陳天賜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