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社評】財政司長陳茂波發表本屆政府最後一份財政預算案,財政盈餘金額再度成為焦點。受惠於賣地收入,本財政年度盈餘預計高達928億元,是9年來最高,財政儲備累計將達到9357億元。新一份預算案提出了合共351億元的一次過紓緩措施,又從盈餘中撥出610億元,推動安老、體育康樂和創新科技發展的前瞻工作,表面上算是較好地運用了本財政年度的巨額盈餘,然而總體理財哲學仍嫌保守,未有更好地善用龐大財政儲備投資未來。香港社會積弊叢生,急需調撥資源對症下藥,無論下任財政司長由誰擔任,政府都必須改變過度保守的理財思維,不能再當守財奴。
安老需求殷切
300億恐未夠
陳茂波上月接替曾俊華出任財政司長,今次是他首度在立法會發表財政預算案。觀乎內容細節,陳茂波的理財思維,跟曾俊華雖有不同,惟未算耳目一新。陳茂波提出的一次過紓緩措施,主要以支援中產為主,特別是偏低層的中產人士,未有公屋租金寬減,也未有向所謂N無人士「派糖」,論涉資總額亦不及上一份預算案。不過新預算案預留300億元,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又分別預留200億及100億元,推動康體設施建設及創科發展,總算是一個放眼社會未來的投資,較諸把數百億元財政盈餘撥入「未來基金」等不加運用為佳。曾俊華2015年設立未來基金,目標是讓政府在經濟急劇或長期下滑時,可以動用基金,推行逆周期措施刺激經濟,然而其本質仍是財政儲備。積穀防饑合情合理,不過當財政儲備已高達9357億元時,政府實在不應一味將盈餘放入錢罌。
還富於民方法林林總總,「派糖」無疑較易贏得掌聲,可是對現今香港社會來說,投資未來的需要更為迫切。以安老服務為例,本港人口急速老化,可是安老、護老院舍卻嚴重不足,質素良莠不齊,護理人才亦缺乏。社會大眾都不希望再見到「劍橋護老院虐老」一類事件重演,政府有必要「追落後」,調撥更多資源改善院舍照顧服務質素、增加院舍宿位等,投入300億元是否足夠,其實還是一大疑問。當然,政府有需要考慮長遠的財政可持續能力,不宜隨便大幅增加經常開支,但是在加強安老醫療教育等方面,政府確有必要更加慷慨。「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將於今年稍後時間公布,政府屆時須拿出具體建議,交代如何善用預算案預留的300億元。
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提出,公共財政政策要「穩中求進」,對何謂財政儲備合理水平(例如相當於多少個月的政府開支),未有定出硬指標,惟起碼不再一味強調「財政儲備愈多愈好」。不過,新一份預算案的理財哲學仍嫌保守。儘管預算案大體上算是將本年度的928億元財政盈餘,以派糖和投資社會的方式「還富於民」,但是原本已積存了的巨額財政儲備,基本上仍是分毫未動。
賣地波幅雖大
不應成為藉口
曾俊華出任財政司長9年,其中一項最為人詬病之處,是連年嚴重低估財政盈餘,以本年度928億元盈餘為例,就比原本預計的110億元,足足多出818億元。對於年年「估錯數」,其中一個常見的辯解,就是「土地和印花稅收入勝預期」。2009/10年度由「財赤恐達399億元」變成「盈餘138億」,曾俊華如是解畫;今次陳茂波就財政盈餘遠超預期的解釋也一樣。誠然,受樓市表現影響,過去10年政府賣地收入波幅極大,2008/09年度低至不足170億元,但本財年卻超過1170億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2008/09年度地價收入較預計大跌六成,惟當年財政狀况,仍由預先估計錄得49億元赤字,變成14億元盈餘;陳茂波亦以2015/16年度為例,提到賣地收入佔政府收入的比重,只為14%。賣地收入波幅大難預測,不應成為理財過度保守的藉口。
財金官員的責任,應該是盡量準確估算財政收支,根據社會需要和優次投放資源,務求用得其所;因為嚴重低估收入,放棄投放資源推動社會長遠發展,只是扼殺未來的「守財奴」。陳茂波在中期財政預測時,改變了賣地收入的評估方法,以過往10年賣地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水平(即3.3%)作為依據,而非近年所沿用的30年平均數(即2.8%),理論上應能較準確預測相關收入。陳茂波稱「賺錢是本事,守業是學問,花錢是藝術」,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無論誰人接任財政司長,下任政府都必須改變過度保守的理財思維。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安老需求殷切
300億恐未夠
陳茂波上月接替曾俊華出任財政司長,今次是他首度在立法會發表財政預算案。觀乎內容細節,陳茂波的理財思維,跟曾俊華雖有不同,惟未算耳目一新。陳茂波提出的一次過紓緩措施,主要以支援中產為主,特別是偏低層的中產人士,未有公屋租金寬減,也未有向所謂N無人士「派糖」,論涉資總額亦不及上一份預算案。不過新預算案預留300億元,加強安老和殘疾人士康復服務,又分別預留200億及100億元,推動康體設施建設及創科發展,總算是一個放眼社會未來的投資,較諸把數百億元財政盈餘撥入「未來基金」等不加運用為佳。曾俊華2015年設立未來基金,目標是讓政府在經濟急劇或長期下滑時,可以動用基金,推行逆周期措施刺激經濟,然而其本質仍是財政儲備。積穀防饑合情合理,不過當財政儲備已高達9357億元時,政府實在不應一味將盈餘放入錢罌。
還富於民方法林林總總,「派糖」無疑較易贏得掌聲,可是對現今香港社會來說,投資未來的需要更為迫切。以安老服務為例,本港人口急速老化,可是安老、護老院舍卻嚴重不足,質素良莠不齊,護理人才亦缺乏。社會大眾都不希望再見到「劍橋護老院虐老」一類事件重演,政府有必要「追落後」,調撥更多資源改善院舍照顧服務質素、增加院舍宿位等,投入300億元是否足夠,其實還是一大疑問。當然,政府有需要考慮長遠的財政可持續能力,不宜隨便大幅增加經常開支,但是在加強安老醫療教育等方面,政府確有必要更加慷慨。「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將於今年稍後時間公布,政府屆時須拿出具體建議,交代如何善用預算案預留的300億元。
陳茂波在預算案中提出,公共財政政策要「穩中求進」,對何謂財政儲備合理水平(例如相當於多少個月的政府開支),未有定出硬指標,惟起碼不再一味強調「財政儲備愈多愈好」。不過,新一份預算案的理財哲學仍嫌保守。儘管預算案大體上算是將本年度的928億元財政盈餘,以派糖和投資社會的方式「還富於民」,但是原本已積存了的巨額財政儲備,基本上仍是分毫未動。
賣地波幅雖大
不應成為藉口
曾俊華出任財政司長9年,其中一項最為人詬病之處,是連年嚴重低估財政盈餘,以本年度928億元盈餘為例,就比原本預計的110億元,足足多出818億元。對於年年「估錯數」,其中一個常見的辯解,就是「土地和印花稅收入勝預期」。2009/10年度由「財赤恐達399億元」變成「盈餘138億」,曾俊華如是解畫;今次陳茂波就財政盈餘遠超預期的解釋也一樣。誠然,受樓市表現影響,過去10年政府賣地收入波幅極大,2008/09年度低至不足170億元,但本財年卻超過1170億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即使2008/09年度地價收入較預計大跌六成,惟當年財政狀况,仍由預先估計錄得49億元赤字,變成14億元盈餘;陳茂波亦以2015/16年度為例,提到賣地收入佔政府收入的比重,只為14%。賣地收入波幅大難預測,不應成為理財過度保守的藉口。
財金官員的責任,應該是盡量準確估算財政收支,根據社會需要和優次投放資源,務求用得其所;因為嚴重低估收入,放棄投放資源推動社會長遠發展,只是扼殺未來的「守財奴」。陳茂波在中期財政預測時,改變了賣地收入的評估方法,以過往10年賣地收入佔本地生產總值平均水平(即3.3%)作為依據,而非近年所沿用的30年平均數(即2.8%),理論上應能較準確預測相關收入。陳茂波稱「賺錢是本事,守業是學問,花錢是藝術」,說起來很容易,做起來卻很困難,無論誰人接任財政司長,下任政府都必須改變過度保守的理財思維。
■歡迎回應editorial@mingpao.com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