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陳茂波公布上任財政司長後的第一份財政預算案,雖然行政會議召集人林煥光形容這份財政預算案是「全面」的,但筆者卻認為其內容是熟口熟面,難言注入任何新的公共財政思維。當然,這情况是可以理解的,因為梁振英已不爭取連任特首,所以現任財政司長也沒有理由去改動主要的公共財政方向;任何大動作是應該留給下屆政府處理,以免阻礙下任特首施政。
雖然陳茂波未能在制訂中長遠公共財政措施作出太多動作,但他仍然可以在一次過寬免措施方面(俗稱「派糖」)的表現做得較克制,尤其是政府預期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會略為增速,加上過去幾個月,無論樓價和港股均有較理想表現,因此,大部分市民的財政壓力肯定好過2016年上半年;假若將部分的「糖」改為用作幫助更多基層家庭或撥作優化現時的家庭及老年人兩類政策,其成本效益肯定高得多。
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在任9年,總共「派糖」2916億元,加上現時陳茂波又派出351億元在一次過寬免措施,即是在過去10個財政年度,特區兩任「財爺」已使用3267億元「派糖」。大家可以想像,這10年的「派糖」量足夠興建超過30萬個公屋單位(一間公屋單位成本約100萬元計算)。究竟以往的一次過寬免措施是否用得其所,大家不妨細想。
筆者一向反對持續「派糖」,因為市民會對每年的財政預算案有期望,無論經濟環境好或壞,「派糖」必定是指定動作,最終的結果是短期措施變成恆常政策,唯一分別是每年「派糖」的數量和成分可以有出入。
其實,今年財政預算案是與往年大同小異,所以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新「財爺」預測下個財政年度的賣地收入有1010億元,原因是政府預備推出數幅貴重的市區用地,因此賣地收入將會處於一個較高水平。筆者聽到陳茂波的預測,不禁抽一口涼氣:以這賣地估算,即使市區地是極貴,市民從新「財爺」口中所接收的信號是2017年的樓價似乎難有像樣的調整,究竟這是好事定壞事?讀者心中相信已有答案。
過去加大民生開支 財政現壓力
政府修訂未來5年綜合盈餘或赤字的預測,非常有趣。經過2016/17年度的綜合盈餘高達928億元後,未來5個財政年度的公共財政表現卻逐年轉差,在未來3個年度(2017至2020年)的綜合盈餘分別是163億元、73億元和20億元,但其後兩年出現赤字,分別是85億元和84億元,反映在梁振英政府於過去兩三年加大力度於民生及社福政策開支已開始令香港的公共財政出現壓力。一旦環球經濟轉差,未來「財爺」肯定要多費工夫,去處理累積財赤的問題了。
市民要明白,香港正步入老年化社會,未來的福利和醫療兩方面的開支肯定愈來愈多。然而,在豐厚財政盈餘的狀况下,香港政府是有時間去改善公共財政管理,令下一代不需要擔心歐洲債務危機會在香港出現。
作者是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雖然陳茂波未能在制訂中長遠公共財政措施作出太多動作,但他仍然可以在一次過寬免措施方面(俗稱「派糖」)的表現做得較克制,尤其是政府預期今年的經濟增長將會略為增速,加上過去幾個月,無論樓價和港股均有較理想表現,因此,大部分市民的財政壓力肯定好過2016年上半年;假若將部分的「糖」改為用作幫助更多基層家庭或撥作優化現時的家庭及老年人兩類政策,其成本效益肯定高得多。
前財政司長曾俊華在任9年,總共「派糖」2916億元,加上現時陳茂波又派出351億元在一次過寬免措施,即是在過去10個財政年度,特區兩任「財爺」已使用3267億元「派糖」。大家可以想像,這10年的「派糖」量足夠興建超過30萬個公屋單位(一間公屋單位成本約100萬元計算)。究竟以往的一次過寬免措施是否用得其所,大家不妨細想。
筆者一向反對持續「派糖」,因為市民會對每年的財政預算案有期望,無論經濟環境好或壞,「派糖」必定是指定動作,最終的結果是短期措施變成恆常政策,唯一分別是每年「派糖」的數量和成分可以有出入。
其實,今年財政預算案是與往年大同小異,所以沒有太大的驚喜,但新「財爺」預測下個財政年度的賣地收入有1010億元,原因是政府預備推出數幅貴重的市區用地,因此賣地收入將會處於一個較高水平。筆者聽到陳茂波的預測,不禁抽一口涼氣:以這賣地估算,即使市區地是極貴,市民從新「財爺」口中所接收的信號是2017年的樓價似乎難有像樣的調整,究竟這是好事定壞事?讀者心中相信已有答案。
過去加大民生開支 財政現壓力
政府修訂未來5年綜合盈餘或赤字的預測,非常有趣。經過2016/17年度的綜合盈餘高達928億元後,未來5個財政年度的公共財政表現卻逐年轉差,在未來3個年度(2017至2020年)的綜合盈餘分別是163億元、73億元和20億元,但其後兩年出現赤字,分別是85億元和84億元,反映在梁振英政府於過去兩三年加大力度於民生及社福政策開支已開始令香港的公共財政出現壓力。一旦環球經濟轉差,未來「財爺」肯定要多費工夫,去處理累積財赤的問題了。
市民要明白,香港正步入老年化社會,未來的福利和醫療兩方面的開支肯定愈來愈多。然而,在豐厚財政盈餘的狀况下,香港政府是有時間去改善公共財政管理,令下一代不需要擔心歐洲債務危機會在香港出現。
作者是經濟學家、冠域商業及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