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葉劉淑儀:長遠規劃社福 關顧長幼殘疾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1日 06:35
2017年02月21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香港繁榮背後,有不少市民艱苦過活。過去兩個月,我和多個社福、基層及弱勢社群團體會面,對此有更深刻的感受。
(1)為社會福利作長遠財政承擔,檢討「一筆過撥款」。政府長期低估收入,因而壓低開支預算,並經常「一刀切」調整各部門開支,對醫療、衛生及社會福利投放不足。特區政府於2001年改以「一筆過撥款」資助社會褔利服務後,社福機構礙於資源限制,未能為前線社工提供適切支援,而且薪酬待遇和事業前景難及社會福利署,一些社福機構高層與前線員工薪酬差距擴大,人手不斷流失,打擊前線人員士氣,影響服務。
各政策局及部門所得資源應按服務需求釐定。我若當選,會為社會福利作出長遠財政承擔,並檢視「一筆過撥款」制度,改善前線社工的薪津安排,加強對他們的支援,以挽留人才、改善服務。
(2)推出「社會福利制度綠皮書」,務求服務與時並進。政府多年沒就社會福利推行全面規劃,綜援補助金及津貼項目未有適時更新,對「傷殘」的定義過時,康復計劃方案檢討工作自2007年後亦沒有再展開。
我建議推出「社會福利制度綠皮書」,就服務需求、模式及人手作長期規劃及整體諮詢,並更新綜援制度,例如為殘疾人士及長期病患者加入對各項無障礙輔助科技產品及開支的津貼。政府亦應盡快開展康復服務計劃方案,檢討《殘疾人士院舍條例》,改善院舍的人手和設施,加強「醫舍合作」。
安老助弱 強化福利制度
(3)加強社區照顧及支援,安老助弱。早前一名長期病患者疑不堪長期照顧患腦退化症妻子而與妻子同歸於盡。同類慘劇多次發生,顯示社區及家居照顧服務和心理健康服務嚴重不足。因此加強社區為本的照顧及基層醫療服務,也是我的政綱重點之一。
(4)設「兒童事務委員會」,關注兒童權益。《兒童權利公約》適用於香港,但是香港在政策方面沒有充分顧及兒童及少年的發展需要。兒童及少年不健康飲食、濫藥、自殺等問題令人憂慮。我建議設「兒童事務委員會」及「兒童事務專員」,負責統籌18歲以下兒童相關政策事宜,包括兒童健康政策、兒童權利及參與等。
我們應為基層兒童提供額外學習津貼;增加社區託兒服務,協助在職基層婦女照顧子女。此外我認為應加強教育局及勞福局轄下相關服務人手、資源和協調,以加快識別及幫助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幼童,及有效支援接收了有輕微特殊學習需要學生的主流學校;同時要檢討融合教育和特殊教育政策,改善這些學生從主流學校學習回流至特殊學校的機制,並增撥資源幫助特殊學校。
另外,為避免更多學生自殺的悲劇,政府必須加強社工及心理諮詢服務,並研究在駐校社工以外再派駐護士,促進學生的精神健康。
(5)強化長者福利制度,貼近全民退保。退休人士隨着年紀增長及醫療開支增加,積蓄逐漸減少,難免徬徨。我認為可在符合按經濟需要分配公共資源的大原則下,優化現有計劃,達到接近全民退休保障的效果:生果金金額可按年齡遞增,以應付年紀漸長所需的額外開支;長者生活津貼的資產限額也可在庫房收入許可下逐步放寬,使更多長者受惠。我們需要更完整數據來制訂財政上可持續的方案,我會參考全民退休保障團體的建議及其他可行做法。
「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是香港市民和我的共同願望。若我當選,必以此為目標,為社會福利作出長遠承擔和規劃。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