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為配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規劃,廣東和廣西積極打造海上國際大通道,粵西的茂名市正進行廣東最大規模的填海工程,建設一個圍海面積達25平方公里(約相當於15個赤鱲角機場三跑的填海面積)的大型港口;廣西則利用其靠近東盟成員國的地理優勢,希望包攬中國西南地區與東盟的中短途海上航線,並利用香港超級聯絡人的角色,將貨物轉運香港滿足遠洋運輸需求。
明報記者 李泉
廣東茂名市的博賀港,歷史上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避風港和中轉站,早在1600多年前的南朝,這裏就與廣州以及海外來往通商。這裏離岸700米水深已達10米,比珠三角地區的港口更為優良;隨着中央「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茂名從2013年9月開始在博賀大規模填海造港,打算將博賀新港建成粵西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圍海25平方公里 連接海上絲路
「我們將靠近海岸的一座山推平,泥沙用來填海,另外的泥沙則來自挖航道的淤泥。」茂名濱海新區總工程師張有欽表示,博賀港工程是目前廣東正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填海工程。港口東、西防波堤分別長5.4公里和3.3公里,投資達25億元(人民幣,下同),總圍海面積有25平方公里。
供34泊位 年吞吐量達1.5億噸
防波堤東西合攏,形成一個半環抱式風平浪靜的現代化深水良港,港區內後續填海建設臨港產業項目。博賀港整個建設工程預計在2030年結束,建成後的博賀港將擁有17米的水深,一個寬600米的出港口,可建各種泊位34個,有成品油、燃油、礦石、貨櫃碼頭,總投資超過600億元,其中最大的30萬噸級燃油碼頭,港口的年吞吐能力將達到1.5億噸。
同處粵西的湛江市徐聞縣,過去是古海上絲路的始發港,如今在徐聞古港的東邊,建成了通聯海南的粵海鐵路火車輪渡碼頭。目前徐聞全縣擁有60多個港口,2015年全年,徐聞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2億噸,同比增長13.4%。除了海安港、海安新港兩個大港,徐聞港項目於去年9月開工,是廣東省「十三五」規劃重點工程,投資共12億元,預計2018年10月建成。
廣西定位「面向東盟國際大通道」
毗鄰粵西的廣西,去年制定了「構建面向東盟國際大通道」方案,包括建設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港口綜合吞吐能力達到4.5億噸、貨櫃吞吐量500萬個;同時提升連接西南、中南、粵港澳的鐵路公路網絡;航空方面則開通50條以上國際航線。據廣西發改委黨組成員龐湟表示,這是國家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之一,亦是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任務。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以南寧為中心,緊聯東盟、輻射亞歐、內外銜接、便捷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實現與周邊國家海上、陸路、空中、內河、信息互聯互通;加強對國際大通道重要城市的投資和經貿合作。
廣西擁近洋優勢 借香港作中轉
廣西自治區副主席張曉欽承認,在國際通道建設方面,廣東、廣西和香港可能會有競爭關係,但他強調,廣東和香港的港口十分發達,廣西港口發展要有清晰定位,利用廣西區域港口擁有的近洋航線優勢,與東盟的小型港口航線形成網絡。
廣東及香港則以遠洋航線為主,廣西作為西南地區的出海大通道,可利用香港作為中轉港,利用香港超級聯絡人的角色,滿足遠洋運輸需求。
明報記者 李泉
廣東茂名市的博賀港,歷史上曾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的避風港和中轉站,早在1600多年前的南朝,這裏就與廣州以及海外來往通商。這裏離岸700米水深已達10米,比珠三角地區的港口更為優良;隨着中央「一帶一路」戰略實施,茂名從2013年9月開始在博賀大規模填海造港,打算將博賀新港建成粵西連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港口。
圍海25平方公里 連接海上絲路
「我們將靠近海岸的一座山推平,泥沙用來填海,另外的泥沙則來自挖航道的淤泥。」茂名濱海新區總工程師張有欽表示,博賀港工程是目前廣東正進行的最大規模的填海工程。港口東、西防波堤分別長5.4公里和3.3公里,投資達25億元(人民幣,下同),總圍海面積有25平方公里。
供34泊位 年吞吐量達1.5億噸
防波堤東西合攏,形成一個半環抱式風平浪靜的現代化深水良港,港區內後續填海建設臨港產業項目。博賀港整個建設工程預計在2030年結束,建成後的博賀港將擁有17米的水深,一個寬600米的出港口,可建各種泊位34個,有成品油、燃油、礦石、貨櫃碼頭,總投資超過600億元,其中最大的30萬噸級燃油碼頭,港口的年吞吐能力將達到1.5億噸。
同處粵西的湛江市徐聞縣,過去是古海上絲路的始發港,如今在徐聞古港的東邊,建成了通聯海南的粵海鐵路火車輪渡碼頭。目前徐聞全縣擁有60多個港口,2015年全年,徐聞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2億噸,同比增長13.4%。除了海安港、海安新港兩個大港,徐聞港項目於去年9月開工,是廣東省「十三五」規劃重點工程,投資共12億元,預計2018年10月建成。
廣西定位「面向東盟國際大通道」
毗鄰粵西的廣西,去年制定了「構建面向東盟國際大通道」方案,包括建設北部灣區域性國際航運中心,港口綜合吞吐能力達到4.5億噸、貨櫃吞吐量500萬個;同時提升連接西南、中南、粵港澳的鐵路公路網絡;航空方面則開通50條以上國際航線。據廣西發改委黨組成員龐湟表示,這是國家賦予廣西的三大定位之一,亦是廣西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任務。目標是到2020年,形成以南寧為中心,緊聯東盟、輻射亞歐、內外銜接、便捷暢通的國際大通道,實現與周邊國家海上、陸路、空中、內河、信息互聯互通;加強對國際大通道重要城市的投資和經貿合作。
廣西擁近洋優勢 借香港作中轉
廣西自治區副主席張曉欽承認,在國際通道建設方面,廣東、廣西和香港可能會有競爭關係,但他強調,廣東和香港的港口十分發達,廣西港口發展要有清晰定位,利用廣西區域港口擁有的近洋航線優勢,與東盟的小型港口航線形成網絡。
廣東及香港則以遠洋航線為主,廣西作為西南地區的出海大通道,可利用香港作為中轉港,利用香港超級聯絡人的角色,滿足遠洋運輸需求。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