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李聲揚:歐洲四大迷思 考起香港人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20日 06:35
2017年02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歐盟政經實力和中美平起平坐(至少暫時仍是),但由於種種原因(例如語言隔閡),一般香港人對歐洲的認識就只限英國,香港媒體有關歐洲的評論及分析明顯較中、美、英國為少,深度及質素更往往得啖笑。筆者不敢妄稱專家,但想想以下四個問題,然後你會發現,自己根本不懂歐洲。


(一)美國經濟強勁 歐洲經濟很差?

不盡然。談起兩地經濟,一般人當然認為美國經濟十分強勁,正在復蘇,需要加息。歐元區則是窮途末路,亂派福利,債台高築,全無競爭力,遲早解體。真的嗎?猜猜兩地去年經濟增長如何?去年歐元區經濟增長是1.7%,美國是1.6%。想不到吧?


(二)法國也想逃離歐元區?

似乎不是。去年脫歐公股及特朗普當選後,極右民粹排外之風似乎勢不可當,在歐元區老二的法國也不例外。有趣的是,極右勢力抬頭,令法德兩國國債息差一度升至4年新高(德國乃全歐甚至全球最佳債仔之一),亦即投資者擔心法國國債——法國脫離歐元區是好事還是壞事,相當明顯。對了,「歐洲病夫」希臘當年變天,新政府上台後,第一件事是設法留在歐元區圍爐取暖,樹大好遮蔭。


(三)默克爾氣數盡 德國走向極右?

大錯特錯!早前YouGov的調查顯示,超過一半德國人希望看到改變,希望總理默克爾離開。部分香港評論認為是極右「脫歐派」的勝利,是大錯特錯。默克爾沒錯是四面楚歌,但選民的心水是Martin Schulz。何許人?此人是死硬親歐派,痛恨特朗普,亦厭惡特朗普帶來的右翼主義。德國人有可能會選出一個比默克爾更親歐更左膠的總理。


(四)法國極右馬林勒龐勢不可當?

未必。除了德國外,法國也將舉行總統大選,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被譽為法國版的特朗普。但她能否重演特朗普歷史? 未必,首先因為選民已經歷過教訓,反極右的選民應會相當踴躍投票。更重要是,不要忘記美國大選時,希拉里其實在普選票中領先特朗普近300萬票(佔比達2.1%),而法國選舉沒有選舉人票制度。極右思潮無疑冒起,但是否已成為絕對主流?未必。


永豐金證券(亞洲)研究部主管

[李聲揚 投資先機]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