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兆聰:內銀反覆偏好 成大方向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6日 06:35
2017年02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恒指昨升291點,收報23994點,成交金額1110億元。大摩發表報告唱好內銀股,認為將進入盈利上升周期,貨幣政策收緊不會令呆壞帳問題惡化,刺激內銀股全線飈升,是港股大漲的最主要功臣。外圍方面,美國聯儲局主席耶倫認為加息不宜等待太久,美國金融股做好,匯控(0005)亦借勢升1%,即市曾高見68元。恒指及國指近年一直是上落市,往往也有藍燈籠之說,即炒到內銀、中移動(0941)等乏人問津的股份時,港股就會見頂。惟基本局面跟過去三四年大不同,筆者繼續認為高位可增持現金,但一定要有基本持倉,以免錯過升浪。


耶倫認為,如果就業和通脹符合預期,聯儲局在近期某次的會議上加息可能就是適合的。言論偏向鷹派,美元轉強、債息上升,美國金融股做好,帶動美股再創新高。不過,市場認為3月及5月加息的可能性未有太大變動,分別為34%及51%,最大可能仍是6月份出手,概率逾70%。現時市場的設局是經濟增長、企業盈利改善,通脹溫和上升而加息幅度有限,債息走勢未明,但股市就清晰向上,美元有重新走強之勢,惟有待破位確認。


美元轉強未影響資金回流新興市場

美匯指數轉強,但今次新興市場全無壓力,特別是亞洲區貨幣非常強勢,無論新台幣、韓圜還是泰銖,兌美元均持續上升,資金正大舉回流以亞洲為首的新興市場。港股的流動性非常強勁,遠較筆者預計厲害,基本上大行出什麼報告唱好,相關股份的股價都肯定有反應。昨日的內銀股就是好例子,雖然已幾乎全線破頂,技術走勢也超買,單日升幅達5%、6%,但買盤依然源源不絕,午後期指一度小震倉,由高位回落達100點,內銀也短時間內急回1%左右,但尾市又再被掃高。這反映了幾點:準備入市的資金規模龐大;投資者入市積極性高,要麼是倉位仍低急於入市,要麼是認為現水平依然便宜而盡快買貨。


當然,也有另一個可能是炒完就散水,熱錢來得快、去得也快。回顧過去數年,國指一直是上落市格局,2011年至2015年大時代前,都是在9000點至12000點上落,來來回回不下三四次,最後階段又往往是內銀股、兩桶油「守尾門」,前者昨日已起飛,再加上到達24000點的齊頭心理關口,沽貨離場的意見也不少。


內地經濟改善 估值有機會返海嘯前

上落市背後的邏輯,是中央採取「水多加麵、麵多加水」策略,產能過剩就加大投資,治標不治本,形成經濟周期極度快速,最終導致產能過剩和債台高築,系統性風險升溫,中資股估值不斷下滑。但多個行業深度衰退後,產能已自動減少,再經過去年的供給側改革後,PPI由負轉正,經濟開始步入自然增長階段。與其拿現市况跟過去數年比較,倒不如與2003、04年相比更合適。當時全球經濟回暖,在需求增長帶動下,中國逐漸走出產能過剩困局,結果股市升勢一發不可收拾,由2003年4月時的低位2071點,到2004年初已高見5391點,升幅高達160%。


經過10多年的發展後,期望國指再度倍升不切實際,但中線也未必再受制於12000點。大摩唱好內銀,給予的目標價確實有點誇張,例如建行(0939)9元,工行(1398)7.2元等,但現在四大行市帳率均不足1倍,若中國硬着陸風險消失,估值回到金融海嘯前水平1.2倍至1.5倍市帳率才是正常。這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但息差回升、資產質素改善、貸款需求強勁,內銀反覆偏好已是大方向。


[張兆聰 還看今朝]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