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黃光磊:政府須加強對嚴重精神病患者支援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6日 06:35
2017年02月16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上星期港鐵縱火案,至今仍有多名傷者留醫,情况危殆及嚴重,實在令人心傷。今次悲劇,亦揭示政府須加強對精神病患者的支援。


本港現時約有20萬人患有嚴重精神病,當中患有精神分裂症有4.8萬人。根據醫管局現行安排,嚴重而情况並不穩定的病者會被排在「特別照顧」行列,有個案經理跟進病情,提供持續而個人化的支援。可是,個案經理與病者的比例非常高:根據2015/16年度數字,醫管局共有327名個案經理,但處理病者達15,400人,比例約為1:50;而在個別醫院聯網,人手短缺,比例更達至1:60至1:70,約等於中小學師生比例的兩倍。個案經理的工作量有多沉重,可想而知。


當局可改善治療方案

作為一名精神科護士和個案經理,我明白我們無論多努力,可給予病者的時間,也十分有限。在其他先進的國家,例如澳洲和美國,個案經理和病者的比例是1:20至1:25,比香港低超過一半,可見香港面對的情况有多嚴重。


個案經理工作壓力大,人手流失比率自然高,造成惡性循環,令人手更加緊張短缺。


但事實上,需要個案經理的不單止是那些病情嚴重兼不穩定而要特別照顧的患者,那些情况嚴重而病情較穩定的患者,也需要個案經理跟進,以防止病情復發。據報道,今次縱火案的疑犯正是病情嚴重但穩定,而沒有個案經理照顧的一名精神病患者。


筆者明白,要短時間內大幅增加個案經理和醫護人手是有困難,畢竟這些都是專業人員,培訓需時。但當局其實可以改善治療方案,令情况得以紓緩。


例如現時大部分精神分裂症病患者都是以口服藥物控制病情,但他們不按時服藥比率十分高,以致病發機會增加。雖然現時已有新一代具長期效用的針劑治療,但由於成本高,只有很少數的病人能夠使用。如果當局能在治療方案這硬件上投放更多資源,便可以減輕醫護人員因患者病情復發所帶來的工作壓力,改善整體照顧的狀况。


社會有責任對病患者施予更多援手

在此筆者需要強調的是,絕大部分精神病患者並沒有攻擊性;反之,他們是社會上最弱勢、最受人忽視和歧視的一群。他們家人所受的壓力更是不為人所能理解。我們的政府以至整個社會都有責任對他們施予更多援手,防止悲劇再次發生。


作者是香港心理社會康復協會司庫、瑪麗醫院精神科護士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