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4星期前(1月18日),我在這版位對於當下社會就特首選戰那種「人人都是專家、消息人士」的拆局模式表示有保留。但其實這樣做的又豈止是一群「食花生」的局外人?
在上年12月的選委會選舉,民主派報捷,拿得超過300個選委席位。當選後,不少民主派選委都就他們對特首選戰的想法發表意見。在某程度上,這是必然的,因為作為以「民主」掛帥的人士要面向公眾亦是應該的。所以,民主派選委就特首選戰概括地發表一些大原則或一些他們想見到的政綱是好事。
不過,有些民主派選委的公開評論並不止於上述的概括層面;相反,他們把自己的幾乎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對選戰事態發展或其他民主派選委的取態的每一個回應、每一個考慮都詳細地為自己做「即時旁述」。他們的「即時旁述」從多渠道發表,包括媒體文章、臉書(facebook)或傳媒的記名或不記名訪問。
恕我直言,我不認同這種「自我即時旁述」的作風。
在政治戰略層面上,我看不到這種作風會對民主派選委的整體部署有何好處。如果「自我即時旁述」者是表裏合一,這就變相把選委的所有考慮與部署給全世界(包括建制陣營)看到。試問誰會在打仗時把自己整盤佈局拿出來給敵方看到?如果「自我即時旁述」者只是想透過這過程聲東擊西,到最終要「露真章」時就會被視為欠缺誠信,這又有何益處?又或者如果只是向個別參選人公開施壓,其實上述的大原則概括表述已足夠吧?
在民主派選委團結層面上,這作風亦未見得有什麼可取之處。我說的「團結」並不是所有選委要提名同一人或走同一路線,分散提名是可行的。但「自我即時旁述」不時都牽涉有關選委細說自己有那麼對、其他民主派選委有那麼錯。既然是這樣,大家的立場都已經這樣仔細地公開,民主派選委開會除了各自表述,還有什麼好去討論?
在公眾觀感層面上,這種作風亦不是好事。有些非政圈、非公民社會圈的朋友向我投訴,說覺得民主派選委很嘈吵、很煩,時常見他們在網上「自high」發表長篇或短篇的「偉論」,不少內容還要是「狗咬狗骨」。我有嘗試解釋,其實很多民主派選委都不是這樣;但對於圈外人來說,他們對民主派選委的印象已被較多說話那群人影響了。
要求執行公權時小心行事 不過分吧?
當然,活躍地「自我即時旁述」的民主派選委可以說,他們是特首選舉選民,一個選民為何不能行使言論自由、大肆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這是真普選,而選委只是幾百萬選民中之一,這絕對說得通;但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小圈子選舉,選委就是有特殊公權的人。要求他們在執行這公權期間小心行事、謹慎說話並不是一個過分的要求吧?
這一切令我想起清朝高官曹振鏞。他在朝政已經敗壞的情况下有時推改革,有時十分平庸,在官場生存幾十年。被問到為官之道時,他說「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我當然不是要民主派選委渾噩地求存;不過,在這不理想制度內的亂局中行使投票權前,為民主派選委之道無他,但多思考少說話耳。
(作者按: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作者是執業律師
在上年12月的選委會選舉,民主派報捷,拿得超過300個選委席位。當選後,不少民主派選委都就他們對特首選戰的想法發表意見。在某程度上,這是必然的,因為作為以「民主」掛帥的人士要面向公眾亦是應該的。所以,民主派選委就特首選戰概括地發表一些大原則或一些他們想見到的政綱是好事。
不過,有些民主派選委的公開評論並不止於上述的概括層面;相反,他們把自己的幾乎每一個想法、每一個對選戰事態發展或其他民主派選委的取態的每一個回應、每一個考慮都詳細地為自己做「即時旁述」。他們的「即時旁述」從多渠道發表,包括媒體文章、臉書(facebook)或傳媒的記名或不記名訪問。
恕我直言,我不認同這種「自我即時旁述」的作風。
在政治戰略層面上,我看不到這種作風會對民主派選委的整體部署有何好處。如果「自我即時旁述」者是表裏合一,這就變相把選委的所有考慮與部署給全世界(包括建制陣營)看到。試問誰會在打仗時把自己整盤佈局拿出來給敵方看到?如果「自我即時旁述」者只是想透過這過程聲東擊西,到最終要「露真章」時就會被視為欠缺誠信,這又有何益處?又或者如果只是向個別參選人公開施壓,其實上述的大原則概括表述已足夠吧?
在民主派選委團結層面上,這作風亦未見得有什麼可取之處。我說的「團結」並不是所有選委要提名同一人或走同一路線,分散提名是可行的。但「自我即時旁述」不時都牽涉有關選委細說自己有那麼對、其他民主派選委有那麼錯。既然是這樣,大家的立場都已經這樣仔細地公開,民主派選委開會除了各自表述,還有什麼好去討論?
在公眾觀感層面上,這種作風亦不是好事。有些非政圈、非公民社會圈的朋友向我投訴,說覺得民主派選委很嘈吵、很煩,時常見他們在網上「自high」發表長篇或短篇的「偉論」,不少內容還要是「狗咬狗骨」。我有嘗試解釋,其實很多民主派選委都不是這樣;但對於圈外人來說,他們對民主派選委的印象已被較多說話那群人影響了。
要求執行公權時小心行事 不過分吧?
當然,活躍地「自我即時旁述」的民主派選委可以說,他們是特首選舉選民,一個選民為何不能行使言論自由、大肆發表自己的看法?如果這是真普選,而選委只是幾百萬選民中之一,這絕對說得通;但現在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小圈子選舉,選委就是有特殊公權的人。要求他們在執行這公權期間小心行事、謹慎說話並不是一個過分的要求吧?
這一切令我想起清朝高官曹振鏞。他在朝政已經敗壞的情况下有時推改革,有時十分平庸,在官場生存幾十年。被問到為官之道時,他說「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我當然不是要民主派選委渾噩地求存;不過,在這不理想制度內的亂局中行使投票權前,為民主派選委之道無他,但多思考少說話耳。
(作者按:以上是筆者的個人意見,不代表他所屬的律師行或團體)
作者是執業律師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