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曾迦慧:從稅務公義出發 跨出「人本經濟」第一步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5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5日 06:35
2017年02月15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財政預算案將於下周發表,近日社會政策建議討論紛呈,稅務問題也成為焦點。稅務是政府達至財富再分配的重要一環,而稅務透明問題近年也在國際上引發廣泛關注,與急劇惡化的貧富懸殊現象和企業避稅問題息息相關。樂施會上月中旬於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前夕就發表了《99%人的經濟》研究報告,指出全球財富愈來愈集中在少數人手中。極端不公平現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跨國大企業利用各國之間企業所得稅率和徵稅原則的差異進行涉及數以億計資金的避稅行為。


稅務公義是本屆世界經濟論壇的焦點之一。當各國央行即使用盡一切銀根政策也難以改善貧苦大眾的生活質素時,要求跨國企業及富豪交足稅款的呼聲就愈發高漲。樂施會認為,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打擊「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BEPS)的行動計劃是邁向「人本經濟」的重要一步;但要徹底打擊跨國企業及富豪的避稅行為,必須積極地提升稅務透明。


牽涉人權和道德的問題

「人本經濟」的意思,就是不再只是追求利潤,而是按人的需要來發展經濟,讓最弱勢的一群獲得優先發展,共創一個更公平的世界。跨國企業利用國與國之間所得稅率和徵稅原則的差異進行涉及數以億計資金的避稅和利潤轉移,囤積了巨額財富,卻在近數年鮮有進行惠澤社會的重大投資。這種不堪的局面,已並非單純的經濟學問題,而是牽涉人權和道德的問題——那活生生99%人的問題。


在巨大國際壓力下,港府在去年末就落實打擊BEPS的措施展開公眾諮詢,目前也正就提升企業實益擁有權透明度展開另一場公眾諮詢。樂施會歡迎港府在兩份諮詢文件中承諾會在今年年中向立法會提交相關的修訂條例草案。但我們認為政府在文件中的建議尚未能有力回應國際社會的訴求:


一、公眾不能查閱國別報告,公眾監察力度大減:不少跨國企業利用不同國家的低稅率和稅務寬減措施避稅,蠶食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財政資源。國別報告的用意,就是規定跨國企業向各國政府披露在該國的利潤和營業狀况之外,也要披露在其他國家的利潤和營業狀况。有了國別報告,各國稅局就可對跨國企業有否把利潤轉移至「稅務天堂」一目了然,從而要求企業繳納應繳的稅項。雖然政府在諮詢文件中提出企業需準備國別報告,但沒有建議要求企業向公眾公開報告內容。我們認為,國別報告應該對外公開,讓民間團體以至發展中國家的平民可查閱以擔當監察角色。


二、未有要求交換實益擁有人資料:「實益擁有人」就是最終擁有或控制一間企業的個人。香港採用「地域來源原則」徵稅,對源自香港以外地方的個人收入和企業利潤一律不徵稅;但全球很多國家或地區卻是對個人和企業實施全球徵稅,只要個人是當地居民、企業在當地註冊,他們在任何地方的收入都要徵稅。一些原籍於實施全球徵稅國家的跨國企業資產擁有人,為了避免受到自身國家政府徵稅,他們往往在「稅務天堂」註冊子公司,用這些子公司作為企業資產的「法律上的擁有人」,從而避開自身國家政府的全球徵稅。與各國政府交換跨國企業及其子公司的實益擁有人資料,正是針對以上行為打擊避稅的有效措施之一。但港府在目前的諮詢文件中,並沒有跟隨國際社會確切承諾籌備有關安排。


三、拒絕加入多邊協議進行稅務資料交換:《稅務事宜行政互助多邊公約》(下稱《公約》)是現時適用於任何應對逃稅避稅的稅務合作事宜的最全面的多邊協定文件,目前已有過百個稅務管轄區簽署,但港府至今仍未簽訂與其他稅務管轄區進行國別報告自動交換,與其他所有管轄區的報告交換進程只會被拖慢。若港府真的要表明自己對跨境逃稅避稅的承擔,就不應該迴避簽訂《公約》,在保密和資料保障上遵從較高標準。


締造為大多數人服務的經濟

樂施會呼籲今屆政府、各行政長官參選人,按照「人本經濟」的理念,從實現稅務公義出發,要求跨國大企業提交可讓公眾人士查閱的國別報告,以及立法強制這些企業披露實益擁有權資料並讓公眾查閱,締造一個為大多數人服務而非那一味追求企業利潤最大化及為富豪服務的經濟。


作者是樂施會香港、澳門及台灣項目主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