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歐陽五:亞太須把握「特朗普機遇」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4日 06:35
2017年02月14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文章】元宵節前,特朗普在與習近平的通電話中為中美關係拆彈,明確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這一結果相信是大多數國家樂見的,因為這不僅有利於中美兩國關係步入良性軌道,更意味着亞太地區整個戰略環境開始扭轉。


近幾年來,隨着美國「重返亞太」的腳步,地區矛盾進入突顯期,包括南海、釣魚島、朝核、薩德系統等問題此起彼伏。究其根源,一方面在於美國自身在亞太的戰略考量,另一方面也來自於亞洲國家對中國崛起的疑慮。


然而,在整個「亞太再平衡」的過程中,亞洲國家發現美國不是理想中的那個中間人,中國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美國則發現中國的便宜並不好佔。一種希望轉變的內在呼聲在亞太地區逐漸佔據上風。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成為這一轉變的直接推動力,以至亞洲許多國家還沒做好迎接轉變的準備就邁進了新局面。


不少評論認為特朗普退出TPP(跨太平洋伙伴關係協議)、主張「美國優先」的保護主義以及在全球戰略收縮的考慮,是老天賜給中國的機遇。筆者認為,這同樣是給了美國甚至亞太每一個國家的一個大機遇。


首先,TPP和「亞太再平衡」都是基於遏制、圍堵中國的零和思維,是冷戰思維的延續,早已不適應當今世界的發展變化。儘管特朗普未必會完全拋棄這一戰略,但起碼這一磨合的空檔期給了大家喘息空間,也留給亞太實踐另一種共贏思維的可能。目前的亞洲國家中,除了日本安倍政府,大部分都期待與中國攜手,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實現自身的發展。


第二,美國退出TPP成了中國深化改革開放、堅持自由貿易和全球化方向的試金石。習近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演講,令中國成為全球化的守護者和引領者。在全球化發展晦暗不明時挺身而出,令中國贏得了各國的信任,消除了對中國開放決心的疑慮。一批對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具有強烈理念的國家由此與中國逐漸「抱團」。


同時,中國政府在引導全球化話語權的同時,也增進了自身進一步改革開放的信心。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一條重要經驗是「以外促內」,如今外部動力不足,中國挺身而出為全球化站台,這也是對自己深化改革開放設定的一種硬性要求。


美國須思考適應時代的振興道路

至於美國,筆者認為站在世界金字塔頂的美國如今出現的矛盾和問題具有很強代表性,也是全球化良性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特朗普傾向採取「休克療法」,前期難免承受疼痛,但一旦開始正視問題,解決的辦法總會愈來愈多。現在特朗普希望從各國搶回製造業,挽救國內失業率,但現實是全球化依照資源配置規律運行,更何况美國跨國企業是全球化的真正引領者,作為商人的特朗普遲早會回歸常識。另一方面,美國人對製造業工作的適應性也將是對特朗普新政的考驗。美國必須思考一種真正適應時代的振興道路,或許這是馬雲在美國受到歡迎的一個深層原因。


作者是時事評論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