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問:我的兒子今年7歲,早前他的牙齒開始發黃,細問之下才知他有時懶得用牙膏,只用清水漱口。還有,我每天都要費盡唇舌,才能勸他去洗澡,試過好幾次,他進入浴室只是扮洗澡,從浴室出來時,只有髮尾是濕的,也沒有使用沐浴露。他從小有學習如何自理,我也提醒他要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但他似乎懶得去做,我應該如何令他明白衛生的重要呢?
答:這名家長先不用太擔心,其實要學懂自理,每個小朋友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7歲也不算是太遲。
家長可能會想,孩子突然抗拒刷牙、洗澡,是自理能力倒退的表現。但家長要細心回想,過去是否常常從旁提醒孩子,要刷牙、好好洗澡?如果是這樣的話,有可能孩子根本未建立自理的意識,欠缺自發性。當家長見到孩子日漸長大,減少了督促時,他們便很容易鬆懈下來。
宜訂目標循序漸進
我建議家長可對症下藥,找出孩子不想梳洗的原因。通常這都與觸感有關,牙刷刷毛的軟硬度、牙膏味道不合適,都會令孩子覺得不舒服,有小朋友則不喜歡滿口都是泡的感覺,家長可以嘗試換牙刷、牙膏,看看孩子的情况有否改善。選擇刷牙用具的過程,最好讓他參與,連漱口盅的款式都可以跟他一同選購,讓他增加刷牙的動力。洗澡方面,轉一些泡泡量多的沐浴露,也可能令他較願意去洗澡。
要重建孩子的梳洗習慣,家長不宜過分心急,應逐步幫助他。以刷牙為例,當叫他用牙刷、牙膏,而不能只漱口時,起初的要求是至少刷三下,慢慢增至五下,過一段時間後,再增至八下,餘此類推。即使孩子仍不享受刷牙過程,他也能有目標,知道只要刷多少下,就能完結這「噩夢」,這對推動他刷牙及重建習慣相當有好處。
另外,家長可以從環境入手,令孩子覺得梳洗是件有趣、好玩的事。第一,間中更換牙刷、牙膏、沐浴露,可以保持新鮮感。第二,梳洗其實是很開心的親子時間,家長不妨早晚跟他一起刷牙,除了讓他覺得有人陪伴外,也起了身教的作用,畢竟小朋友愛模仿大人,家長在孩子面前刷牙,自然會成為好榜樣。當然,孩子已經長大,不用入浴室跟他洗澡,但他乖乖洗完澡後,家長可以幫他用風筒吹頭、湊近去嗅嗅洗髮水的香氣,或者給他一個擁抱以示讚賞。這些都能讓他感受到,梳洗是個愉快的體驗。
最後,坊間有不少有關生活自理的繪本,適合小朋友閱讀。家長可考慮使用圖書、故事等工具,教導孩子衛生的重要。
資料提供﹕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徐婉庭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文﹕李樂嘉
答:這名家長先不用太擔心,其實要學懂自理,每個小朋友需要的時間都不一樣,7歲也不算是太遲。
家長可能會想,孩子突然抗拒刷牙、洗澡,是自理能力倒退的表現。但家長要細心回想,過去是否常常從旁提醒孩子,要刷牙、好好洗澡?如果是這樣的話,有可能孩子根本未建立自理的意識,欠缺自發性。當家長見到孩子日漸長大,減少了督促時,他們便很容易鬆懈下來。
宜訂目標循序漸進
我建議家長可對症下藥,找出孩子不想梳洗的原因。通常這都與觸感有關,牙刷刷毛的軟硬度、牙膏味道不合適,都會令孩子覺得不舒服,有小朋友則不喜歡滿口都是泡的感覺,家長可以嘗試換牙刷、牙膏,看看孩子的情况有否改善。選擇刷牙用具的過程,最好讓他參與,連漱口盅的款式都可以跟他一同選購,讓他增加刷牙的動力。洗澡方面,轉一些泡泡量多的沐浴露,也可能令他較願意去洗澡。
要重建孩子的梳洗習慣,家長不宜過分心急,應逐步幫助他。以刷牙為例,當叫他用牙刷、牙膏,而不能只漱口時,起初的要求是至少刷三下,慢慢增至五下,過一段時間後,再增至八下,餘此類推。即使孩子仍不享受刷牙過程,他也能有目標,知道只要刷多少下,就能完結這「噩夢」,這對推動他刷牙及重建習慣相當有好處。
另外,家長可以從環境入手,令孩子覺得梳洗是件有趣、好玩的事。第一,間中更換牙刷、牙膏、沐浴露,可以保持新鮮感。第二,梳洗其實是很開心的親子時間,家長不妨早晚跟他一起刷牙,除了讓他覺得有人陪伴外,也起了身教的作用,畢竟小朋友愛模仿大人,家長在孩子面前刷牙,自然會成為好榜樣。當然,孩子已經長大,不用入浴室跟他洗澡,但他乖乖洗完澡後,家長可以幫他用風筒吹頭、湊近去嗅嗅洗髮水的香氣,或者給他一個擁抱以示讚賞。這些都能讓他感受到,梳洗是個愉快的體驗。
最後,坊間有不少有關生活自理的繪本,適合小朋友閱讀。家長可考慮使用圖書、故事等工具,教導孩子衛生的重要。
資料提供﹕協康會教育心理學家徐婉庭
(歡迎讀者將問題電郵至happypama@mingpao.com,或傳真至2898 2537)
文﹕李樂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