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今日是情人節,先祝大家情人節快樂!近年,我觀察到一個現象,就是不少爸媽都會視孩子為自己的小情人,對待小情人如珠如寶,小心翼翼,要iPad畀iPad,要手機有手機,總之孩子就是要水中的月亮倒影,父母都會不理可否,不顧一切,奮不顧身撲進水裏。對孩子的物質要求,固然不會say no,就是對孩子的操行行為,亦視若無睹。
子促別多事 母見老師扮啞
愛,逐漸變質,已經單純由一種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變成寵愛,再進而變成溺愛。我甚至覺得現代父母對待子女,已經由愛而漸生恐懼。有家長告訴我,她在家長日上不敢對班主任說得太多,因為兒子事先着她不要多說,不要多事;也有媽媽直言﹕「我真係好驚我個女!」母子壑k之間存在的不是舐犢情深,而是一種較勁角力。聽罷,我感到這比恐怖片、鬼故更令我毛管戙。
我問其中一位家長,為何會落得如斯地步?「是因為愛」。她的答案更令我詫異,她說兒子從小到大,她和丈夫對他都付出二百巴仙的愛,衣食住行,照顧得無微不至,而夫妻二人的生活重心亦是圍繞着兒子這個太陽而運行;久而久之,兒子主導了二人的喜怒哀樂,他們認為讓兒子快樂就是愛他的表現。可是,早慧的兒子不知是否看穿了父母太疼愛他,行為也漸漸變得不受控,上了高小後,老師發現他的欺凌、沒禮貌等行為問題,希望在家長日上跟母親詳談,可憐母親面對老師,一句話也不敢說,只是唯唯諾諾裝聾扮啞。我直接說﹕「你們的角色好像逆轉了,他似你阿媽,多過似你個仔。」她無奈一笑。
這就是「愛」的表現。
文:陳詠詩
子促別多事 母見老師扮啞
愛,逐漸變質,已經單純由一種父母對孩子的無私的愛,變成寵愛,再進而變成溺愛。我甚至覺得現代父母對待子女,已經由愛而漸生恐懼。有家長告訴我,她在家長日上不敢對班主任說得太多,因為兒子事先着她不要多說,不要多事;也有媽媽直言﹕「我真係好驚我個女!」母子壑k之間存在的不是舐犢情深,而是一種較勁角力。聽罷,我感到這比恐怖片、鬼故更令我毛管戙。
我問其中一位家長,為何會落得如斯地步?「是因為愛」。她的答案更令我詫異,她說兒子從小到大,她和丈夫對他都付出二百巴仙的愛,衣食住行,照顧得無微不至,而夫妻二人的生活重心亦是圍繞着兒子這個太陽而運行;久而久之,兒子主導了二人的喜怒哀樂,他們認為讓兒子快樂就是愛他的表現。可是,早慧的兒子不知是否看穿了父母太疼愛他,行為也漸漸變得不受控,上了高小後,老師發現他的欺凌、沒禮貌等行為問題,希望在家長日上跟母親詳談,可憐母親面對老師,一句話也不敢說,只是唯唯諾諾裝聾扮啞。我直接說﹕「你們的角色好像逆轉了,他似你阿媽,多過似你個仔。」她無奈一笑。
這就是「愛」的表現。
文:陳詠詩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