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張兆聰:顆粒增長快 吼中國中藥長青網文章

2017年02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7年02月13日 06:35
2017年02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港股大漲,恒指及國指分別急升1.93%及4.56%,本倉則升1.5%。港股升勢主要由中資股帶動,先是港交所(0388)爆上,內險、內房、內銀、航運等相繼起飛。升勢來得有點意外,本倉也未能怎麼提前部署。今次升市由資金推動,重點是中資股,但一周升了近5%,現在不是積極高追的好時間。


港股成交急升至800億元、900億元水平,資金重臨,時間上與特朗普向中國示好重疊,先是致函國家主席習近平,祝中國人民元宵節快樂,其後兩國元首通電,特朗普承諾了一個中國政策。兩國緊張氣氛緩和,因貿易戰陰霾而估值折讓的中資股受到追捧。


中國經濟未轉強 趁高減持急升股

但要留意,中資股折讓也不是太多,例如招行(3968)市帳率已高於1倍,跟美國同業相若,炒了1年有多的建材資源股更絕不廉宜。當國指今年也急升了近半成,再貿然加碼追入的風險就難以估計。


從基本因素出發,中國經濟確實在改善中,亦較以往更具持續性,但暫時難言強勁;人行銳意收緊貨幣政策,亦會限制了資金市的規模。因此,短線急升後市况動力會減弱。若持股急升不妨趁高減持,低吸一些仍處近兩年偏低水平,走勢逐步爬升中的股份。


首季最大的風險是美國聯儲局3月會否加息。現時市場認為3月加息的機會僅約26%,要到6月份才較有可能出手,若以70%概率作為標準,更是下半年才會加息,可見市場非常安心。但美國1月就業數字強勁,若2月維持強勁擴張而薪酬增長再度加速,3月加息也不是天方夜譚。惟最新經濟數據要到下旬和3月初才公布,未來1至2星期市况不會有太大問題,但要保持警覺。


上周買入的蒙牛(2319)先跌後升,但相對國指表現也不過不失。本周推介中國中藥(0570)。本倉此前亦曾買入,當時看好中藥顆粒市場發展,集團又持有相關牌照,但股價走勢卻不如人意。


中國中藥原有業務是成藥產銷,但受到「兩票制」影響, 經銷商客戶受醫保控費和「兩票制」的影響而被迫壓減庫存,該業務收入下跌19.5%,是股價疲弱的一大原因。至於中藥顆粒則表現強勁,增長21%。


因應銷售轉弱,成藥的庫存已壓縮至兩個月,相信影響已在2016年業績全面反映,隨着中藥顆粒不斷高速增長,成藥業務的重要性更會大減,整體純利增速將會加快。此外,集團去年進行3宗併購,瑞信預計2017及2018年盈利將增加4630萬元及5460萬元,抵消成藥業務復蘇慢過預期的負面影響。


定為新興行業 料可主導市場

中藥配方顆粒市場去年底規模估計已達到110億元。按國家政策,市場將於2017年初開放,但現時6個牌照持有人仍可在未來3年維持其寡頭壟斷地位,新競爭者只能在6個持牌者及監管當局制訂統一行業標準後 ,才能生產最小存貨單位的中藥配方顆粒,屆時中國中藥已取得主導地位,後來者難以競爭。行業已被國家定為新興行業,經歷過去兩年的初期發展,未來3至5年將進入高速增長階段。本周會沽出500股友邦(1299),買入1萬股中國中藥。


[張兆聰 穩增長百萬倉]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